观点之所以对立,缘于一次性筷子的历史和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据报道,一次性木筷由日本人发明,之后日本厂商将一次性木筷生产转移至中国。据统计,日本约96%的一次性筷子来自中国。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9%,但每年消耗的250亿双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列世界第121位,但我国却是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和消费大国。
巨额的出口时刻拷问稀缺的森林资源。对此,在本次出台的一次性筷子标准中,明确规定木筷适用树种为桦木、杨木等,木筷生产必须限制用材、提高木材使用效率。此外,专家认为,以生长周期短的竹子作为一次性筷子的原料是最佳选择。竹子作为制作一次性筷子使用的主要材料,与木材相比,具有生长周期短,容易种植,运输方便的特点,使用一次性竹筷既可以大大节约有限的林业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木筷用得少了,竹筷用得多了,大家都来用一次性竹筷取代一次性木筷,不久的将来,遍生南国的竹林会不会也变成珍贵物种?问题的根源可能不在于用富有的资源替代稀缺的资源来生产。
笔者认为,在保护现有的稀缺资源同时,更应当倡导一种绿色、环保、节约的生活方式,注重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产品的可再生性,技术革新以回收资源循环利用。有报道说,作为一种森林资源,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在日本成为一种非常好的生产原料,回收3双一次性筷子就可制造出1张明信片或者1张A4复印纸。此外还能将其他不能用于生产纸张的筷子与其他材料混合加工后,制成火力发电用的燃料。
反观我们,用过的木筷子随手一丢,餐馆饭店也没有收集回收的意识。在节约型社会中,不但应当力求节约现有资源,更要加强对于已经使用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唯其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节约宝贵资源。值得欣慰的是,在公布上述一次性筷子标准的同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也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回收复用和再生利用研究,制定出一次性木筷回收相关标准。(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