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企业的大额协议存款,正从年初时商业银行眼中的“抢手货”沦为“烫手山芋”。而眼下“不差钱”的市场,给银行带来的“钱多烧手”问题,成为企业存款失宠的主因。晨报记者连日调查发现,沪上部分中资行开始调整吸收企业存款的政策,或下调存款利率,或对到期协议存款不再续约。此前对存款资金更为看重的外资行,也开始挑三拣四,纷纷下调2年期以上的人民币存款利率,目的是让那些希望存长期的资金知难而退。
中资行对存款“不收反拒”
据银行内部知情人士透露,包括四大行在内的部分中资行目前都不得不“忍痛”削减企业大额协议存款,除降低新增协议存款的利率报价外,对到期协议存款不再续约,或对3—5年期年息较贵的协议存款提出提前终止协议的要求等。
一家沪上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表示,目前企业存款利率与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所差无几,上浮幅度有限,这主要是由于上半年市场流动性充足,各家银行都不愁存款。不过,他表示,对大型企业,银行议价空间不大,下调存款利率可能性不大,但对中小企业,可从支持其贷款融资需求的角度,让他们接受较低的存款利率。
据了解,企业大额协议存款一般本金都在10亿元以上,存款具体的利率、年限以及利率支付方式由企业跟银行商谈,以前,银行为吸引企业存款,曾不惜血本投入营销费用。眼下情况却发生一百八十度的拐弯,一些无处着落的企业存款,也开始托关系、找路子往银行里送。
央行报告佐证企业存款失宠
银行人士分析,今年上半年,尽管贷款激增迅猛,但多数却投向了“铁公基”或个人房款等存贷利差较低的行业上,如果再考虑下半年贷款投放将受限的因素,在当前的存贷比率下,存款不断增长必然令银行经营成本压力陡增。所以,银行才决定从成本高昂的企业协议存款下手,为自己“减压”。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定期存款占比,又可缓解存款成本上涨压力。
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恰好证实了企业存款在银行遇冷的景况。报告披露:今年上半年,部分中资股份制银行在办理企业存款业务时,开始和企业议价,并尝试下调部分企业定期存款利率,采取的方式是协议调整,而非“一刀切”调整。
外资行“私降”人民币存款利率
相对中资行,外资行对“不差钱”的反应更激进。记者了解到,近日包括花旗、汇丰、渣打等外资行均相继下调了两年期以上人民币定期存款的利率,以遏制长期存款增长的势头。
央行对银行存款实行利率上限管理,允许存款利率下浮,此前,为保证存款来源,国内银行均执行央行的基准利率,不会下浮,但“不差钱”让这一“铁律”打破。三家外资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存款利率表显示,三家银行1年期人民币定存利率均为2.25%,3月期利率1.71%、6月期利率1.98%,与中资行保持一致。但2年、3年、5年期等长期存款利率大幅调低,以汇丰为例,其5年期利率1.2%甚至不如3个月期的利率水平,该行调整后的2年、3年、5年期人民币定存利率分别为1%、1.1%、1.2%。
上一篇:我国2011年起禁止烟草广告促销赞助
下一篇: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