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地方法规> 正文
地方法规

云南省食品卫生条例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4-11-26     浏览次数:

(2004年11月26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

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

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

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食品卫生工作的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工

商、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食品卫生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和控告违反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接到举

报后,卫生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二章 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

  第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应当洁净,便于清扫、冲洗,与非水冲式厕所、垃圾堆

放场所等污染源保持国家规定的距离;

  (二)食品生产经营场所不得生产和贮存有毒、有害或者其他容易造成食品污染

的物品;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三)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当用专用的库、室、橱、柜、架、容器分类标

识存放;

  (四)熟食制品、凉菜、饮料和含乳类等直接入口的食品的制售,应当有专人操

作并有专用的室(柜)、工具、消毒设施、冷藏设备;

  (五)食品和食品原料的贮藏仓库、贮藏室应当通风干燥,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

品及其他杂物;食品的存放应当离地、离墙、并设架按分类标识,易腐食品应当冷藏;

  (六)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上岗时,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直接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

人员应当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口罩、帽、鞋,不得佩戴有碍食品卫生的饰物及涂染指

甲;离开生产经营场所时,应当将工作服、口罩、帽、鞋放置固定的位置,并定期清

洁消毒。

  第六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一)使用非食用化学物品、油脂或者其他对人体有害的方法生产、加工的食品;

  (二)使用非食品添加剂或者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的食

品;

  (三)使用变质、超过保质期、召回食品或者废弃食物加工生产的食品;

  (四)注水、掺水的肉类食品;

  (五)使用非食用酒精、工业冰醋酸、工业盐生产加工的酒、醋、酱油、腌制类

等食品;

  (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

  (七)未经批准的新资源食品、保健食品;

  (八)使用经过医学、生物学实验的动物加工的食品;

  (九)其他可能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引起食源性疾患的食品。

  第七条 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应当设置防蝇、防尘等卫生设施,并使用铲、夹、

筷、手套等售货工具销售食品。

  第八条 直接接触食品的纸张、塑料、橡胶、金属材料等包装材料和容器应当符合

卫生标准,产品说明书或者产品标识应当标明“食品用”字样。食品包装用蜡应当使

用食用级石蜡;包装纸的印刷油墨、颜料面不得直接接触食品;禁止使用含有荧光增

白剂等有害助剂的纸张包装食品。禁止使用废塑料、酚醛树脂和国家规定不得使用的

有毒原材料制作食品用工具、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直接接触食品的生产设备。

  第九条 餐饮经营者应当有足够周转的餐饮具,有餐饮具消毒设施,有专人负责消

毒、保管,有专用的保洁柜。禁止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和包装用品。禁止使用

对人体有害的洗涤剂、消毒剂清洗餐(饮)具和食品容器。餐饮经营者和工作人员不

得在餐饮经营场所饲养宠物,并应当拒绝顾客将宠物带入餐饮场所。

  第十条 不能集中设摊的食品摊贩,由政府授权部门指定地点、指定时间设摊,符

合条件的发给设摊证明。卫生行政部门对有设摊证明的食品摊贩进行食品卫生审核,

符合条件和要求的核发卫生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已经领取卫生许可证的食品

摊贩按规定核发营业执照。在学校和其他单位内部、周围,以“小饭桌”等形式接纳

学生10人以上用餐的,应当依法办理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

  第十一条 集市贸易市场的选址和设计布局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

定。

  第十二条 集市贸易市场的举办者,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市场内公用卫生设施的配备和日常维护;

  (二)负责市场内食品摊贩和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划行归市;

  (三)负责市场的清洁卫生;

  (四)向食品生产经营者宣传食品卫生知识;

  (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出售食品的卫生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自办非经营性餐饮宴请他人的,应当注意食品卫生,防止造成食物中毒

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

  第三章 食品卫生的管理与监督

  第十四条 国家未制定卫生标准而又需要在全省统一食品卫生要求的,由省人民政

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地方卫生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实施,并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县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食品的安全管理综合监督、组织协调

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和进入批发市场

交易的食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工商、卫生、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

围内,加强对农产品销售的管理和监督。集市贸易市场的经营者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做

好农产品销售中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工作。

  第十七条 食品及其原料销售单位应当向采购者提供检验合格证明。未取得检验合

格证明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所采购的食品及其原料加工出售。铁路、交通、

航空等部门凭食品检验合格证明办理承运手续,货主不能出具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

不予承运。需要索证的范围及种类由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八条 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应当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卫生许可

证,从业人员应当取得健康证明。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明显位置悬挂卫生许可证,

从业人员在作业时应当佩戴健康合格证明。健康证明由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统一

印制。健康证明不得伪造、变造、转让、买卖。

  第十九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在不同地点生产经营的,应当分别办理卫生许可证。在

临时性食品经营场所从事食品经营的,应当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交

验卫生许可证等有关证明。

  第二十条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取得健康证明,经食品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培训合格

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应当每年到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

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从业人员的卫生健康制度,发现食品生产经营人

员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

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应当及时将其调离岗位,并报告卫生行政部

门。

  第二十一条 下列食品及与食品有关的产品实行卫生许可证明制度,生产单位应当

向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依法认定的卫生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

告和有关资料:

  (一)使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辐照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用消毒剂、食品用洗涤剂;

  (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其他食品或者产品。省人民政

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对符合条件的,作出行政许可书面

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

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乡镇、社区卫生服务

机构和相对集中的农场、矿区、开发区、度假区等派驻食品卫生监督员。食品卫生监

督员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销售食品造成群体性食物中毒

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生产经营、公告收回已售

出的食品,并监督销毁该食品,吊销卫生许可证,并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人数不满30人的,没收违法所得,并

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元以上1万

元以下的罚款;

  (二)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人数在30人以上不满100人的,没

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4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

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人数在100人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3万元以上5万元

以下的罚款。生产销售食品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涉嫌犯罪

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由卫

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

罚款;拒不改正的,吊销卫生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六条规定,生产经营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的,由卫生行

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生产经营、公告收回已售出的食品,并监督销毁,没收违法所得,

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元以上5万

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卫生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规定,卫生设施不符合要求或者未使用售货工具销

售食品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

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生产经营、

公告收回已售出的产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

正,处以5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的;

  (二)使用对人体有害的洗涤剂、消毒剂清洗餐饮具和食品容器的;

  (三)餐饮经营者在餐饮经营场所饲养宠物或者不拒绝顾客将宠物带入餐饮场所

的。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集市贸易市场的举办者不履行职责的,由

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食品及其原料销售者不提供

检验合格证明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将未取得检验合格证明的食品及其原料加工出售

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处以100元以上2000

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吊销卫生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四款规定,伪造、变造、转让、买卖健康证明

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健康证明,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

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涉嫌犯罪的,移

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使用未取得健康证明的

人员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对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人员不调离生产经营

岗位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拒

不改正的,吊销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健康证明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由卫生

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食品卫生管理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营私

舞弊、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

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3)

失效日期:

上一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第五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下一篇:四川省征兵工作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