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今年经济形势最复杂、挑战性最强,世界经济变化较大,很多情况出乎意料。上半年我国GDP增长10.4%,从经济增长潜力看,这个速度并不低,与国家宏观调控预期目标也是吻合的。从需求结构看,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增长相对均衡,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往年。我特别强调,要从全球视野认识中国经济。目前全球经济正经历“滞胀”,发达国家普遍出现经济下滑、通胀率上升,53个发展中国家通胀率达到两位数,一些国家甚至发生社会动乱。横向比较,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当属最好。历史地看,经济运行本身有周期性和结构性变化特征,低成本、高增长的阶段已过去,经济结构调整是客观大趋势。
考虑全球因素,下半年经济将延续上半年增长格局,即出口减速、消费持平、投资略降,总的增速会比去年低一些,各方预测全年增长在9.5%—10.4%之间。
宏调政策力度已基本到位,应“创造环境,稳定预期,静观其变”,并在信贷、退税、价格等方面适时微调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提出“必须稳定政策”、“必须适时微调”,对此您是怎么认识的?
刘鹤:“稳定政策”,我个人理解是三方面:其一,就中国经济现实表现看,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已基本到位,没必要再加大调控力度,而应保持各项宏观政策的稳定,从而创造一个良好、透明的外部环境,使企业按照市场信号主动调整;其二,稳定预期,使全社会预见到环境的特点,使微观主体从容起来,确保“平稳较快”的大势;其三,外部变化如此之大,水到底有多深?需要冷静观察。美、欧、日面临经济困局,发展中国家都急于找对策,在这种情势下,我们要审慎应对,而不是轻易出手。概括讲,即创造环境、稳定预期、静观其变。
关于“适时微调”,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不同利益主体感受各异,特定的地区、 产业、企业和群体面临不同压力,特别是中小企业遇到挑战。应当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微调什么?一是注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信贷政策引导,使资金流向有竞争力、充分吸纳就业的中小企业;二是对经营困难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退税应适当调整,保持外贸平稳增长;三是适时理顺价格,要根据实际情况择机微调,改变价格扭曲现象,增加供给,抑制需求,保证市场平稳运行。
不能单纯为了治通胀而弃增长,也不能只要增长而忽视治通胀。在稳定政策前提下,推进关键环节的改革,把微观基础打牢,使宏观政策更有效
记者:中央提出下半年“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怎样在二者之间找好平衡?下一步宏调的着力点应放在哪儿?
刘鹤:又好又快发展,不能单纯地为了治通胀而弃增长,也不能只要增长而忽视治理通胀。汇率、利率、价格是快变量,劳动力素质变化是慢变量,快和慢变量之间的均衡有一个过程。从这个事实出发,下半年宏观调控重在“控总量、调结构、稳物价、促平衡”,着力点是在稳定宏观政策前提下,推动关键环节的改革,使微观基础更扎实。一是要深化金融改革。信贷政策收紧,被紧掉的往往是中小企业,这反映了国内金融体制相对僵化、融资结构不合理,要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大企业直接融资多,可为中小企业腾出更多资金空间;二是审慎推进价格改革,宏观矛盾往往源于微观机制改革不到位,这使宏观政策传导不下去,最主要的是价格扭曲。人们说“不存在增长的极限,只存在扭曲的极限”,价格信号扭曲就很难实现又好又快。今年正值改革开放30年,应推出改革新举措,把微观基础打牢,使宏观政策更有效。
我们正经历全球成本推进型通胀。物价上升不可怕,但不要形成轮番涨价的预期。全年物价总水平得到控制并不断收敛完全可能
记者:您觉得“有效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目标能否在年内实现?
刘鹤:首先要对本轮通胀准确定性,我们正经历全球成本推进型通胀。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通胀最终是货币现象”,关键看哪个币种。本轮通胀是世界结算货币大幅贬值,造成了初级产品价格大涨,使各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抑制这轮通胀要靠全球共同努力,我们要做好自己能办到的事。能做什么事?就是“稳定政策,保障供给,补贴穷人,微调价格”,这对治理通胀至关重要。我们还要加强对通胀预期的引导,物价上升不可怕,我国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调整势在必行,但不要形成轮番涨价的预期。有效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目标能够实现。随着全球经济放缓,油价上升过快之势已现拐点,输入型通胀压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国内供给保障程度相当高,农产品(20.32,0.07,0.35%,吧)尤其是粮食今年有望大丰收,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下半年物价翘尾因素明显减弱,全年物价总水平得到控制并不断收敛是完全可能的。
外部风险启动了许多内部问题。“内压”是大势所趋,阵痛决不仅在今年,要主动调整,转“危”为“机”
记者:您去年底曾预言,“2008年中国经济的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半年多来,地方和企业却普遍反映“内压大于外压”,可否谈谈您的看法?
刘鹤:内外因素相互关联,有些企业面临的困难不是某个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调整压力叠加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过程中,美国经济还是“牵一发动全身”,外部风险出现后,对于高度依赖外部经济的中国是一个新的边际增量。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社保等支出增加、人民币升值,使企业首先感觉到“内压”,但客观地讲,外部风险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启动许多内部问题的扳机。我们已从国别经济走入全球经济,企业家更要开拓眼界,时刻盯住外部经济的变化。
长远看,“内压”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无法抗拒。以往的粗放增长格局难以为继,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坦率地讲,内压带来的阵痛决不仅在今年,我们应直面现实,不等不靠,主动调整,全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学会转“危”为“机”。不少企业家认为眼下商机千载难逢,矛盾越多、挑战越大,机会也越多。今年,沿海大量投资向中西部转移,两个“三角洲”结构升级步伐加快,重要产业生产集中度提高,富有远见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家正在结构调整中加油使劲,这种变化值得高兴。
下半年调控难点是处理好两大关系。只要挺过去,中国经济就会跨越到新的高点
记者:下半年到今后一段时间,宏观调控面对的最大难点是什么?
刘鹤:一是在快速变化的全球背景下,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与增强针对性、灵活性、预见性的关系;二是在推动发展过程中,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针对地推动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促稳定,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和力度。世界经济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新阶段,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对我国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可能是全球经济最难的时期,但一切都会好起来。要有长远眼光,树立信心,抓住机遇,在调整中加快发展。中国经济历次调整的经验证明,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只要挺过去,中国经济就会跨越到新的高点。
上一篇: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上调:800公里以上调至150元
下一篇:四川省成都市国税局落实税收优惠近18亿元支持企业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