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媒体公布了从昆明市市委书记、市长到各区县、各部门领导的联系电话。报纸很快被一抢而空,市民找领导反映情况和问题的电话也陡然多了起来。一位网友留言:“这样做能减少群众上访量,是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可喜一步。”
改革开放30年中,政府作为社会的公共权力主体,朝着定位准、职能明和服务高效的方向不断迈进。然而多年来,“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办事效率低下、行政审批繁琐等问题,一直是难以治愈的“机关病”。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此,服务二字在政府职能转变中愈发凸显。近年来,云南省先后完成了两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别取消行政审批项目479项和129项。各级地方政府还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今年4月起,省民政厅等24家省级机关负责人还率先就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服务态度、服务时限与服务质量等向公众作出庄严承诺。
翻阅上世纪90年代初的报纸,许多报道政府工作的消息从未提到过“责任政府”一词。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责任状”、“问责风暴”等新词汇不断涌现。
今年初,省政府颁布了《关于省政府部门及州市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在云南省行政问责工作会议上,省政府秘书长丁绍祥更是“放出狠话”:“对于符合问责情形的任何事项、不负责任的任何干部,无论是谁,无论职位高低、政绩大小,该问责的要坚决问责、敢于问责,一追到底!”很快,一系列问责案例被陆续公布。来自省监察厅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全省先后问责各级干部754人,其中厅级干部17人,县处级干部201人。
5月21日,大理州政府信访办。宾川县金牛镇彩凤村3个村民小组因林地权属问题与县政府发生争执,提请行政复议。该案件本身不过是一件普通的行政复议案件,但作为地方政府,积极推行公开透明的规范化制度来解决行政争议,本身就是一种法治的进步。
省政府法制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自1999年10月至2007年12月,全省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1065件,受理10261件,73.9%的行政复议案件基本实现“案结事了”,一大批行政争议在基层得以及时化解。近年来,云南省深入贯彻《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依法治省、依法行政的基本方略得以确立。
从发现一起抓一起,到从预防腐败体制建设,云南省在建设廉洁政府的道路上找到了抓手。
“凡具备刷卡条件的必须使用公务卡,其中购买机票、定点饭店公务消费,都要使用公务卡结算,否则财务不予报销。”云南省实施“公务卡”制度后,一位政府财务人员对职工解释道。按照计划,云南省将逐步在省级财政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力争到2010年底,省市两级全面实行公务卡结算制度,以此实现财务透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建设廉洁政府的关键,一是靠制度,二是要用制度管好人。而实行公务卡,就是云南省增强公务员廉洁意识的一项新制度。
30年来,政府正从抓微观转向抓宏观,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主要职能逐步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方面。尤其是“四项制度”推行以来,各级行政机关作风明显变化,责任意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提高,依法行政、规范办事的自觉性逐步增强。普通百姓也感受到了变化,调查显示,对24个率先公开服务承诺的省级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等方面,“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都在85%以上。
“政府加强自身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个过程没有终点。”省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童志云表示,云南省将进一步着力打造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阳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