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通报显示《纲要》实施总体进展情况是好的。
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实现情况看,《纲要》确定的22个主要指标大多数达到了预期进度要求。14个预期性指标中,反映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10个指标完成情况达到或超过预期,反映经济结构的4个指标中,除城镇化率达到预期外,其余3个指标完成情况低于预期。8个约束性指标中,除森林覆盖率指标因缺乏年度数据难以准确评估、节能减排2个指标进展相对滞后外,其余5个指标均好于规划要求。
——宏观经济运行方面。前两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高于规划预期,经济处于紧运行状态,资源环境压力过大。国务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9%,呈现比较平稳和适度回调态势。两年半来,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028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67%;转移农业劳动力2166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4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的规划目标以内。前两年,居民消费价格平均上涨3.1%,总体保持稳定。但今年前4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较快,随后连续7个月涨幅回落,物价总水平出现波动性变化。前两年货物贸易顺差分别达到1775亿美元和2618亿美元,国际收支仍不平衡。
——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前两年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了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与2005年持平,与五年累计分别提高4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的规划预期相比,进展较慢。2007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49%,两年提高了0.15个百分点,与五年提高0.66个百分点的规划预期有一定差距。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取得积极进展,东中西部开始出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局面。城镇化快速推进,2007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4.9%,两年累计提高1.9个百分点,快于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的规划预期。
——资源利用效率方面。两年来,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6%,完成目标的53%;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0.02,达到规划预期要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前实现目标;节能降耗目标进展滞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累计下降5.38%,完成规划目标的26.9%。
——可持续发展方面。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132129万人,年均增长5.2‰,控制在年均增长小于8‰的目标以内;全国耕地面积1.217亿公顷(18.26亿亩),年均减少0.1%,控制在年均减少不超过0.3%的目标之内。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进展相对滞后,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比2005年增长1.57%和0.99%,2007年两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出现双下降,分别比2006年下降4.7%和3.2%,两年完成规划目标的32%和22%。
——基本公共服务方面。2007年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7年,比2005年提高0.2年,实现规划目标的40%。截至今年6月底,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1亿人,实现规划目标的7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覆盖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规划目标。——城乡居民收入方面。两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4%,均高于年均增长5%的规划预期。
从重点领域任务完成情况看,《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各项改革发展任务稳步推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三农”工作得到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粮食连年丰收,2007年总产量达到10032亿斤,今年又有望创历史最好水平。粮食优质化率进一步提高,2007年四大粮食作物品种综合优质率达到61.3%,比2005年提高9.7个百分点。强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等涉农税费,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大幅增加,“十一五”前三年预计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年均增长26%以上,总额已超过“十五”期间的总和。农村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大幅增长。培养新型农民取得较大进展。农村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产业规模和出口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振兴装备制造业成效显著,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进展加快,大型成套设备国际竞争力增强,2007年产业规模居世界第四位。能源工业结构有所优化,石油天然气工业稳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交通运输、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发展加快,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蓬勃发展。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初步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三是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2007年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超过东部地区,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有所缩小。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能源、重要矿产资源、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联合重组进程加快,外向型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就业状况改善,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成效显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积极推进。中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地位得到强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也在积极有序推进。研究制定了一批促进重点地区发展的政策文件和区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