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估算,东航2008年全年航油套期保值公允价值损失高达62亿元人民币。东航的失误在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以“赌徒”的心态进行航油套期保值交易;其次,对国内外的宏观大势把握太差;第三,缺少止损概念,由于东航赌的是油价不会跌破每桶62.35美元,所以在套期保值协议中,也就没有设置止损线。这反映出中国企业在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中还没有起码的止损概念。
东航的教训告诉我们,市场永远比我们聪明。因此,在做衍生品投资时,必须时刻把握和控制好市场风险。
衍生工具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规避风险及获取收入。如果能够审慎地加以运用,可以有效地保持企业财务和盈利状况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但衍生工具具有的杠杆性、价格波动性等特点,决定其本身亦具有相当大的风险。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各种风险交叉反映,相互作用,会加倍放大其风险。所以,对于航油套期保值这种金融衍生交易工具,其评价标准就不应是期货头寸是否盈利,而主要是是否实现了规避风险的目的。
要有效地控制企业从事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风险,必须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大量案例表明,衍生工具灾难往往并非全因衍生性交易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缺乏健全的风险控制。尤其对实业资本来说,其长处在于自己所处的行业,金融衍生交易本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因此进入这一市场更需有风险意识,不能带有丝毫的“对赌”心理。
风险控制关系到公司的治理结构。尽管我们没有看到更多东航在航油套保一事中的决策情况报道,但从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交易亏损事件来看,可以大致推定东航的风险监管和治理机制是存在问题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无论资金、货币还是原材料等价格,随时随地都在波动。如何利用衍生品交易,更好地规避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东航航油套保巨亏一事再次告诉我们,有必要针对衍生工具业务的特点,建立专门的风险内部控制机制,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工作程序,分清套期保值与投机的差别,严格控制投机性交易,特别是不能以赌徒心态去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同时对企业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相关人员进行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