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第二波”的概念是否准确,金融危机这把大火从投资银行烧到商业银行、从美国蔓延到欧洲确是不争的事实。那么,逐渐显现出新特征的金融危机究竟会对中国产生多大影响呢?
国内A股市场风声鹤唳
上周,国内A股市场连续第二周下跌,上证综指更是创今年以来的最大周跌幅7.90%;深证成指全周下跌9.68%。在资金方面,沪深两市从上周二起,连续四个交易日呈现资金净流出,上周二更是创出今年来最大的单日资金净流出量。
上周五,香港市场更是风传中国工商银行三个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的禁售期到今年4月28日结束,而其中的高盛很可能减持。
正是国际上一些情况恶化的事件使得国内的投资者更加警觉起来。
在危机发源地美国,已于去年10月和11月两次获得美国政府总计450亿美元注资的花旗银行日前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政府的注资并未使其情况得到明显好转:2008年第四季度净亏损达83亿美元,为连续第五季度出现净亏损;同时全年亏损超过200亿美元,为集团历史上年度亏损额最大的一次。2月27日,在美国政府将持有的价值250亿美元的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之后,政府持有花旗集团的比例上升到36%,花旗离国有化仅一步之遥。
而欧洲方面,根据2月26日公布的苏格兰皇家银行(RBS)2008年业绩,该行税前亏损241亿英镑(约合344亿美元),创下英国企业有史以来最高亏损纪录。其后英国政府宣布将再次向这家深陷困境的银行注资255亿英镑。至此,英国政府已拥有该银行95%的股权。
更让大家恐慌的是,东欧地区银行体系面临的极大风险被评级机构的一纸评级暴露无遗。对外资依赖程度过高,自身政策回旋余地不大,人们不禁担心该地区会不会成为危机的一个新爆发点。
“第二波金融海啸的传染性和振荡将比第一波更厉害。各新兴市场经济下滑严重,抵抗力有可能被削弱,因而受到第二波冲击的传染性更高。”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表示。
国内金融系统受重创的可能性不大
市场对于金融危机加剧的担心不言而喻。但是,众多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不能说中国的金融系统一点也不受所谓“第二波”的影响,市场肯定会出现震动,但是,金融系统受到重创的可能性也不太大。
“外资银行,哪怕在对中国投资中收紧一块钱,对市场而言,就是明显的信号;或者在中国进行裁员,也是很明显的信号,很容易出现连锁反应。但是,国内的金融机构不会受到特别大的冲击。”中投证券研究员李志坤表示。
温彬也说,中国与东欧的金融体系存在很大的不同,外资银行占我国金融资产的比重还比较低,因此即使一些外资银行因母行经营出现问题而改变在华经营策略,也不会冲击我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截至去年末,我国银行业在经营业绩、资本充足率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都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这就使我国银行业有能力采取逆周期的经营策略,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力促我国经济率先实现复苏,宏观经济平稳“软着陆”也将大大降低银行业不良贷款大幅上升的风险,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目前金融危机处在渗透和扩散的过程中,但是危机并没有出现新的风险点。“比如苏格兰皇家银行,虽然英国政府救助它是最近的事,但是它的问题早已在去年下半年就被认识到了,大家心理上已经有了准备。而一些相关的问题资产,国内的金融机构也早已进行了资产减记,也就是说该出现的风险在前一阶段已经都暴露出来了,损失在前一阶段该计算的也计算出来了。”他说。
而对于新近被大家关注的“东欧危机”,对我国国内经济更没有太多直接影响。“东欧和中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不高。以俄罗斯为例,去年与中国间的贸易额不到600亿美元,把所有东欧和中亚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加在一起,也不如中国跟美国一个国家的贸易额大。另外,中国在东欧的投资也不是特别多,所以直接冲击不大。”目前住在莫斯科的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建民说。
监管机构保持高度警觉
尽管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影响有限,但是随着危机逐步蔓延,监管机构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保持了高度警觉。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表示,银监会已建立外币金融资产风险盯市制度。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密切跟踪市场形势,按日逐笔逐户对以高风险国际金融机构为交易对手的金融资产损失进行重估,加强对境外代理行的风险管理。同时要求各行及时计提减值准备,最大程度保障债权人权益。
而外汇局上周也正式下发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中资金融机构报送外汇资产负债统计报表的通知》,更加严格的“摸底”中资金融机构对境外投资风险状况。一方面,报送报表的主体不只是银行,还有各类中资金融机构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另一方面,报送报表数量多达10张。“这表明监管机构的口子收得越来越紧,”李志坤说。
温彬也强调,目前中东欧银行业面临的问题对同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我国有借鉴意义。比如:商业银行过度对外负债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住房贷款在总贷款中占比过高导致房地产泡沫,泡沫破灭后给银行业带来系统性风险等。他还说,就风险方面而言,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信用风险上升、不良贷款大幅反弹的风险,其中房地产、出口型企业、周期性行业的贷款是几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领域。
上一篇:中国取消与空客约百亿美元飞机订单
下一篇:政协会议明日开幕 应对金融危机成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