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最根本的是要靠拉动消费,特别是最终消费。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对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有效吸收和消化国内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在加大投资力度和优化投资结构的同时,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不断改善居民消费预期,通过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有效吸收和消化国内生产能力,形成发展新优势。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积累了雄厚物质基础,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居民消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巨大发展空间,扩大内需潜力巨大,这是我国的优势,也是我们抵御外部冲击的重要基础。而且,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采取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扩大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摆在重要位置。
应该看到,扩大最终消费需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产业政策、就业政策、收入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多个方面。也就是说,单项推进消费政策效果是有限的。只有构建有效的扩大消费的经济政策措施组合,才有可能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千方百计扩大最终消费需求,通过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有效吸收和消化国内生产能力,一是必须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这包括: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等。要切实增加广大农民收入,建立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民的实际购买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当前,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要继续增加主要农产品储备,改善进出口调控,搞好农产品购销和调运,努力稳住农产品市场价格;要加大农业补贴力度,继续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并逐步完善补贴办法;要内外联动,多措并举,最大限度地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落实好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措施;要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支持。
二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和预期。消费要想扩大,一是要让大家手头有钱,二是要让大家有钱之后还敢花。因此,一定把握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出台的时机、力度及舆论导向,尽力稳定居民收入与消费不断增长的心理预期。要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提高就业率,减少失业人口,为扩大消费提供基础性条件。要切实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稳定广大在职职工保持正常的收入与消费心态。要鼓励更多的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保障其生活安定,维护消费者现期正常的消费支出预期。要取消各种不合理的行政性收费,加强对教育收费的管理,消除居民对教育等收费及其增长的不确定感,增加现期消费倾向。
三是加快推进消费信贷,促使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消费信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信贷手段激励消费、促进消费品和劳务供给增长的重要营销手段。目前政策明确鼓励的贷款消费对象仅限于住房、汽车等领域,可以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适度增加贷款消费的范围。要积极推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发展,促进和规范商业信用服务的发展,支持建立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有效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信用销售发展,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要加强银商合作,提升电子结算水平,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方便刷卡消费。与此同时,还要拓宽消费领域,引导产业投向,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培育和发展定制类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现阶段,不少居民的消费重点仍然主要集中在食物、衣着等生活用品上,对文化、教育、娱乐、旅游、体育、保健、通讯等领域的消费支出还比较低。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乡居民在教育、旅游、保健、通讯等方面扩大消费。
千方百计扩大最终消费需求,还要加强法制建设,构建“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完善放心消费环境,深入推进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推动企业建设食品检测体系,建立商品标识和质量安全认证制度,减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重要保证。近几年,一些部门和地区相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总体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要结合我国实际,明确长远目标、阶段性目标和工作重点,区别不同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促进信用信息共享,整合信用服务资源,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要坚持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改善外部环境,促进竞争和创新。要抓紧健全法律法规,理顺监管体制,明确监管责任,依法规范信用服务行为和市场秩序。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信用服务行业发展,满足市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