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财税新闻> 正文
财税新闻

商务部长陈德铭就第二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及中欧经贸合作等问题答记者问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9-05-12     浏览次数:

  第二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5月7日至8日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成功举行。对话期间,陪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访欧的商务部长陈德铭就高层对话及中欧经贸合作有关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记者:这次的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果?

  陈德铭:第二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是中欧共同落实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共识,并为即将于5月20日举行的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经贸部分预做准备的一次重要活动。本次对话的主题是“危机时期促进商业机会,通过贸易和投资开放刺激经济重振”。

  中欧双方就贸易与投资、中小企业合作、海关合作、可持续发展、贸易与消费者保护、贸易与创新和交通运输等七项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达成广泛共识,取得积极成果。

  双方一致认为,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和蔓延、世界经济下行和衰退的趋势更加明显的严峻形势,中欧应当加强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落实二十国集团华盛顿和伦敦峰会共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世界经济尽快复苏。双方强调,要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支持和鼓励双方企业加强合作,参与彼此的经济刺激计划,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

  双方就节能环保、科技、中小企业、交通运输、海关、食品和产品安全、高新技术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广泛讨论,确定了合作的重点和目标,制定了行动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记者:今年以来,中欧高层互访频繁。您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中欧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有何重要意义?

  陈德铭:经贸合作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2008年,双边贸易克服不利因素影响,总额达到4256亿美元。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地位,并新近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许多欧洲企业和品牌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中国继续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物美价廉的商品让每个欧洲家庭每年节省约300欧元,中国不断成长的大市场对欧洲企业更意味着巨大商机。

  虽然中欧经贸合作多年来一直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逐渐显现。据中方统计,从去年11月起中欧贸易已连续六个月出现负增长。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扩大,实现中欧经贸合作的稳步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加强中欧对话,发展经贸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与欧盟作为世界上两大重要经济体,同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欧之间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携手应对危机,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保持开放,提振信心,推动经贸关系健康发展,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于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积极而重要的信号。

  记者:您对中欧双方继续巩固和发展经贸合作有何具体建议?

  陈德铭:中国政府对继续巩固和发展中欧经贸合作非常重视,并采取了切实行动。年初,温家宝总理访问欧盟总部和欧洲四国,被媒体广泛誉为“信心之旅”。随后,根据温总理的指示,我率领“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访欧,签署了130多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协议。目前,商务部正积极准备继续组织贸易投资促进团访欧,扩大中欧贸易投资合作。

  为更加有效地应对挑战,我认为,中欧之间应在以下方面继续加强合作:

  一是坚持相互开放,促进贸易与投资。当前的关键是,要将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和中欧领导人会晤的一系列共识尽快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作为世界上重要的两个贸易体,在反对保护主义问题上,中欧双方应当做出表率,要继续坚持相互开放市场,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遏制保护主义抬头,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进程。

  二是重视彼此关切,加强对话与磋商。中方理解欧方在贸易不平衡等问题上的关切,采取了组织贸易投资促进团赴欧等积极步骤。同时,对于中方关注的欧盟放宽对华高技术限制和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希望欧方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现有工作组机制,采取更加积极务实的态度加以推动。

  三是利用互补优势,扩大交流与合作。中国和欧盟经济互补性强,各有优势,合作潜力巨大。双方应扩大中小企业、节能环保等诸多领域的合作,创造更多商业机会,对中欧经济振兴和全球经济复苏作出更大努力。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这次对话是否涉及?

  陈德铭:这是中方重要关切,也是本次对话“贸易与投资”议题的核心内容之一。双方就此深入交换了意见。欧方认可中方取得的积极进展。双方商定,近期举行市场经济地位工作组第五次会议,落实高层对话相关共识。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欧盟应当改变简单地从技术标准角度评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做法,要从政治决策的高度看到市场经济的具体形式是多元的,中国和欧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国情,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宏观调控的方式也不能是千篇一律的。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看到,欧美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经济调控方式,比如国家对银行存款提供担保、向坏账严重的银行注资、对特困的私营企业采取国有化等,这说明经济的不同周期可以采取不同的宏观调控方式。我们希望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给西方社会一个现实的认识,即市场经济应该是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和多元的。欧盟不应对中国实行双重标准,更不应据此对中国企业实施某些歧视性做法。


上一篇:胡晓炼:中国将定期公布黄金储备
下一篇:4月70大中城市房价同比降1.1% 深圳居降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