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财税新闻> 正文
财税新闻

经济学家称中国经济规模年底将超日本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9-05-18     浏览次数:

  虽然今年第一季度的很多宏观数据都止跌回暖,呈现出小阳春的气象,但中国经济仍然存在不少变数,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蔓延的情况下,会不会乍暖还寒?这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界都关注的问题。本周国家统计局陆续公布了一系列工业和消费数据,4月份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已经全部出炉。我们今天就结合这些最新数据,来把脉中国经济。

  四月份的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复苏产生了积极影响

  记者:“中国经济复苏是否存在变数,4月份的经济数据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近日随着主要数据的全部出炉,国家统计局的官员对外表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比预料的要好,但是同时也表示中国经济形势还是比较严峻,需要进一步巩固。”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从主要行业看,4月份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9.6%,钢铁业下降1.7%。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总体上宏观数据来看是冷暖不匀,我们说喜忧参半,这表明了我们经济的运行正处在一个胶着的状态。”

  记者:“有一个数字关注度比较高,全国城镇固定资产的投资,这个增幅比较大,已经达到30.5%,你怎么看待这个数字?”

  王一鸣:“投资的增长主要是跟我们实施扩大内需,增加政府的投资规模,这个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这个四万亿投资正在加快实施当中,那么这些投资项目,它对投资的作用正在逐步地显现。”

  记者:“具体到行业上来说的话,那些行业表现更好一些?”

  王一鸣:“从行业来看,我们说铁路的投资增幅就非常大,超过90%,那么还有一些跟基础设施关联的这些投资领域,包括原材料,这个增幅都比较明显,我们老百姓说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这块基础设施投资增幅是最最大的。”

  4月份经济数字公布后,除了固定投资的大幅增长,另一个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现象是工业增加值与用电量数据对比的“冰火两重天”。四月发电量同比降3.55%。另一方面,工业增加值连续数月持续上升:4月份该数据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7.3%的同比增幅。

  王一鸣:“主要是高耗能产业,生产规模可能相对来说收缩了,那么前一个时期,我们这些产能扩大非常快的,像钢铁,有些金色,像氧化铝这些产能扩张非常快,所以它在市场的约束下,自然有个收缩的过程,那么反过来也就说了,表明我们的消费品生产,这块市场需求比较刚性,它比较稳定,而这个能源原料这一块相对来说收缩得更大一点。”

  内需不足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也把扩内需放到了重要位置。不过,内需一方面来自国内投资,还有很大一部分也来自消费需求。国家陆续出台房地产税收减免、放宽消费贷款,乃至家电下乡等政策,都着眼于促进消费。那么,在这些政策刺激之下,四月份的消费市场是否收到了明显效果呢?

  记者:“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14.8%,环比也出现了2月份以来的首次增长,因此有不少专家认为,在四月份消费表现出来良好的增长态势。然而与此同时,CPI、PPI在四月份同比分别下降了15.%和6.6%,这两个指数的双双告负,也引发了一些人对于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态势的担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43.2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比三月份加快了0.1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进入今年以来,应该说消费的增长比预期要好,一季度消费的名义增长是15%,那么4月份是14.8%,如果把价格因素剔除之后,消费的实际增长率,是呈现一个加快的趋势。”

  从去年11月份开始,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效应在四月份也进一步显现,其中,在“家电下乡”等政策推动下,4月份,农村消费增速达到16.7%,比城市高出近3个百分点。

  张立群:“这种情况表明,就是我们国家扩大内需,在消费方面,已经见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国家统计局对各类商品零售额的统计结果显示:4月份,家具类增长22.8%,汽车类增长18.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0.8%,是增幅最大的三个类别。

  张立群:“像汽车工业,像房地产和城市建设,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拉动,今年一季度乘用车的销售增长了11%,那么1到4月份,城市商品住房的销售增长了17%以上。”

  也有专家认为,3月份社会消费品总额同比增长了14.7%,4月份比较三月份而言,没有出现太大的增幅,经济刺激政策拉动内需效果并不明显。同时,4月份,CPI和PPI两个指数同比分别下降了1.5%和6.6%,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因此有一种声音认为,价格水平的走低,意味着消费能力的下降,对此,专家做出了分析。

  张立群:“那么这个价格走低了,我们要分析它的原因,我们看到价格都是同比,同比价格包含着过去12个月的变化,比如今年4月份的这个CPI,它所选取的样本这样一个产品的价格,要和去年4月份这些产品的价格,做一个比较。去年4月份的时候,国内有很多食品,像猪肉啊,食用植物油,当时价格是比较高的。”

  四月份的外贸出口形势是否出现好转?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前面我们看到,四月份的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复苏产生了积极影响。和它们比起来,出口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大,也是导致经济疲软的最大因素。那么,四月份的外贸出口形势是否出现了好转呢?再一起来看看。

  记者:“海关总署每个月都会定期公布中国的出口数据,作为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数据至关重要。4月份的数据刚刚出炉,而关于这个数据的解读,我们却听到了两种同样权威却完全不同的声音,海关总署认为外贸已经开始企稳,而商务部则认为形势依然严峻,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呢,我们试图寻找答案。”

  5月12日海关总署对外公布出口数据。4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下降22.6%,但据海关总署分析,按工作日平均计算,4月份出口环比增长6.9%,这是继上月后单月出口再次环比增长。

  “关于数据我们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而且同样权威,你同意谁的说法?”

  “其实总的来说依然严峻。”

  “就是您同意商务部的说法。”

  “对。”

  隆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他告诉记者,海关总署在计算4月份的出口增长时使用了工作日方法来计算出口额增长。

  记者:“按工作日和不按工作日有什么区别呢?”

  “按工作日数字是会好看一些。”

  “那要是不按工作日呢?”

  “只有2%。”

  隆国强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2009年3月份的出口额为901.7亿美元,4月份增加了近18亿美元,环比仅增长2%,而不是海关总署公布的6.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我了解很多出口企业,它如果有订单的话它会不舍昼夜,它不会说因为是周六周日就休息,所以我觉得算工作日意义本身不是很大。”

  记者:“也就是说一个更符合常理的计算是按全月计算。”

  隆国强:“最简单的算法,是多少就是多少。”

  不过不管是2%还是6.9%,隆国强告诉我们,出口同比下降超过20%的事实依然是令人十分忧虑。

  隆国强:“我们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局面。”

  隆国强认为在未来三个月,出口数据依然不容乐观,但是今年下半年,将会有很大好转。

  隆国强:“下半年比上半年要有明显的改善,去库存话结束了,它要买东西,对于中国出口是生活必需品会有所改善。”

  尽管现在全世界都把经济率先复苏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但从根本上讲,中国经济走出低谷,还得看世界经济的整体气候。就在中国公布四月份经济运行数据的同时,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也陆续公布了它们的经济数据,它们的经济形势有没有出现好转?能不能给中国经济带来一些利好?一起来分析一下。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应该说咱们整个的世界经济情况是美国好过欧洲,欧洲好过日本,美国的经济情况基本上可以这么总结,第一它的股票市场整个金融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基本上稳定了,这是美国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新的发展。”

  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四月份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增加5.5%,这被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预示美国经济急速下滑的局面可能正在缓解,但与此同时,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份的失业率飞涨至8.9%,创1983年以来最高。

  同时,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4月份零售额下降了0.4%,这是该数据连续第二个月下滑。数据还显示,虽然美国汽车经销商4月份的销量有所增加,但是由于美国家庭仍然不愿大举消费,汽车、电器等大件物品零售商仍将继续遭受严重的销售下滑。

  李稻葵:“最主要的问题是过去美国的家庭超前消费了,超前购买了许多耐用消费品,那么现在就不能买了,不想买了,所以就导致了车厂现在销售额迅速下降,实际上跟一些日用消费相关的一些产业,现在还是不错的,最近的数据表明反而上升了,那么整个美国经济的实体经济它的目前的状态应该说是下滑的速度在下降,美国经济整体的内需的速度反而是变正了。”

  欧洲方面,尽管欧元区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由2月的33.5增至33.9,但仍为连续10个月收缩。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该国2月制造业产值连续第十二个月下降,且至2月的季度降幅为1968年开始记录迄今最高。

  李稻葵:“欧盟本来就面临着自己的一个经济转型,经济改革的一个重任,对它的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工人的权益,工会跟企业的关系,大企业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没有理顺,加上金融危机,加上世界经济形势不好,加上金融方面的冲击就使得欧盟的经济现在是雪上加霜,所以欧盟的经济我相信它的恢复应该会在美国之后。”

  亚洲方面,日本央行的调查报告显示,日本第一季度大型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以有史以来以最快的速度恶化至记录低点,同时该国正经历自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

  李稻葵:“日本的主要困难是来自于它的经济没有转型,它仍然是一个依赖出口的一个经济体,所以当世界经济,当发达国家的经济,包括美国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他们对高端的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在下降,所以日本现在是生产比较高端的汽车,还有数码相机、电脑、电子游戏这些产品卖不出去了,日本出现了过去很多年以来,大概20年来以来第一次的贸易逆差,所以我总的看来,总的看来我们国家的这一轮的经济的复苏,经济的恢复可能不能过多的寄希望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的恢复,我们主要的工夫可能还是在国内。”

  面对已持续的寒冬期,中国经济有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统计数据备受海内外高度关注。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保持了世界首位,成为全球经济中马力最强劲的一台发动机。不过,毕竟全球经济现在仍处于不确定之中,而前期启动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发挥出效力。面对已经持续的寒冬期,中国经济有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呢?来听听专家的观点。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调查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5%,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这是自去年12月份以来已连续5个月回升,无独有偶,里昂证券(CLSA)中国PMI指数,在4月份也大幅回升至50.1,采购经理人指数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当指数高于50%时,则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是经济萧条的前奏。

  这两家机构公布的4月最新PMI数据是否反映市场基本面向好的方面发展呢?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有好的动向吧,因为这个指数它是可能是抽样的调查几百个企业的情况,这些企业的回答情况,表明了一种企业的行为,或者企业的一种状况,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袁钢明认为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取样面很窄小,市场是否回暖,还是看统计局所公布的全面的数据,由于在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等下降幅度比较大,需求还是处在减弱的方向,袁钢明认为将会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

  袁钢明:“通缩压力非常大,因为通缩至少有两个方面,一通缩它表明了现在的需求比较弱;第二它表明了整个经济还比较弱,也在下滑,所以我们现在希望经济能够上升,需求能够上升,那么现在我们的货币贷款增长速度很高,但是还没有马上体现给需求,也没有体现给经济回升。”

  温家宝总理5月8日在福建考察时也表示,应对金融危机远不止四万亿投资计划, 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其他刺激政策等不断出台,这些政策的出台是否让中国经济复苏,袁钢明认为要真正拉动经济增长应该是我们经济的整体。

  袁钢明:“实际上这些大的项目只是一个局部,更多的真正起作用的应该是我们经济的整体,大中小企业,工业、服务业、农业都应该有,那么现在我们只是看到了快出拳、出重拳的是大投资项目和一些大规模的贷款,这些见效很慢,就很远,还远着,除了大项目措施的那些,那些很多很多的那种鼓励消费的措施,他们效果非常好,用钱少,而且见效快。而且如果下一步继续在这方面加大力度,而且扩大范围,它的效果还会更好。”

  那么对于中国经济下一步的走势如何呢?经济学家也是有不同的看法。

  袁钢明:“现在只能说有一点好的变化,但是也有不太好的变化,因为整体上我们的就业,我们的消费,我们的其他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好转,所以如果它变成生产和投资的下滑,变成消费的下滑的话,那就情况就更加严重,这要提前要考虑到。”

  李稻葵:“到目前为止,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下滑的格局已经基本上结束,中国经济可以讲已经进入了一个增长速度上升的通道,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增长速度在上升今年年底中国经济的规模会超过日本,因为我们跟日本经济的差距,大概是13%左右,中国经济8%以上增长,这点我一点不怀疑。”

  半小时观察:信心决定未来

  也许,一个月的经济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在眼下这个敏感的时期,外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内有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动力,每个数据的一小步细微变化都可能预示着中国经济未来的一大步。

  在新的经济数据中,尤其引起我们注意的是4月份的消费状况。4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8%,1至4月份累计,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741.2亿元,同比增长15%。虽然,CPI和PPI的持续走低带来一定的隐忧,但消费额同步放大,说明老百姓对未来经济预期还抱有很大的信心。而这种信心和消费欲望正是当前各国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

  如果我们再细加分析,就会发现消费支出增长最为强劲的是内地二三线城市,并非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传统的经济发达地区。这说明扩大内需保增长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取向,已经开始发力,中国经济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板块格局正在发生漂移。跟随消费数据的这种变化,最近很多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也纷纷采取行动,大举进入中西部地区,争夺内地市场的消费能力,以抵消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销售增长疲软的不利影响。

  虽然,我们无法预期经济重心这样的转移会在多大规模上展开,但我们相信,居民消费的提升和内地市场的开发都推动着中国经济朝着持续发展的方向更近了一步,希望这一步能够越迈越大。

上一篇:4月数据引发国内外关注 专家称经济将两次触底
下一篇:沃尔玛家乐福等盈利模式遭质疑 被指强行压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