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分别发布了8月保费收入公告,两家公司保费“负增长”态势仍未翻转。
中国人寿昨天在香港联交所发布的公告显示,在香港会计准则下,截至8月份,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2107亿元(人民币,下同),较去年同期2252亿元,同比下降6.44%。
中国太保同日在上交所发布的公告称,截至8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84亿元,同比下降1.01%。8月份单月保费收入75亿元,环比增长5.63%。其中,太平洋人寿和太平洋财险8月累计保费收入分别为445亿元和239亿元。
日前,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在香港会计准则下,截至8月份,平安寿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930.30亿元,同比增长34%,但比7月份34.9%的增速略微下降。8月单月保费收入为101.66亿元,同比增长27.8%,与7月单月保费增速基本持平。平安财险累计保费收入249.33亿元,同比上升34.7%,增幅比前月进一步提升。8月单月保费收入为31.69亿元,同比增长56.2%,这是自6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同比增速保持在50%以上。
在三家保险股中,中国平安今年的业务发展策略最为激进,以高结算利率的万能险作为保持保费增长和规模的“利器”。由于没有结构调整压力和去年银保高基数的影响,今年以来中国平安的保费增速和个险首年保费累计,都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
中金报告认为,中国平安的业务结构基础相对较好,其具有明显吸引力的万能险结算利率、较高的代理人营销能力和银保渠道建设不断加强等因素,驱动其保费收入数月来持续强劲增长。
进行业务调整是中国人寿当前的工作重点。虽然付出了保费收入持续数月负增长的代价,但让中国人寿高层颇为欣慰的是,其新业务价值大为提升。中国人寿总裁万峰在上月底召开的中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进行以长期期缴业务为核心、以个险为主渠道的结构调整,仍将是中国人寿长期坚持的方向。
不过,保费持续负增长、在多个大中城市的市场份额输于中国平安等竞争对手,中国人寿亦不无危机感。万峰近日提出,要统筹好城乡市场的关系,把城区市场作为重中之重,在考核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强对城区销售支持的力度。
自去年10月以来,中国太保的保费收入已连续11个月负增长,不过,自今年第二季度以来,降幅有所减缓。从中国太保中报数据看,结构调整的效果已有显现。上半年,中国太保期缴业务占比上升,趸缴业务占比下降,其中新单期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7.1%,新单趸缴业务收入则同比减少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