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全国共有私营企业69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民营企业中95%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95%是民营企业。”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主任陈永杰,用一组数字点明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陈永杰说,全国工商联近期对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显示,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政策安排、实际操作和具体执行上,有意无意、直接间接地对民营经济产生了相对挤出效应,这一现象应引起高度关注和警惕。
陈永杰指出,政策对民营经济的挤出效应,主要表现在民营企业无法进入垄断行业“铁门”的同时,还会遭遇形形色色的“玻璃门”、“弹簧门”的阻挡。
“铁门”就是明文规定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领域。
所谓“玻璃门”就是看上去没有门,实际上仍然存在着“行规”和“门槛”,让民营企业难以进入。比如,一些民营企业在一些领域已经做得很好,不是不够资格,但就是无法通过行政审批获得经营资格。
“弹簧门”是指本来民营经济已经进去了,又被“弹”出来了。眼下,一些地方在规范管理、结构调整中,以行政手段支持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的同时,却为民营经济设置了障碍。比如,一些民营企业参与的高速公路建设和经营,现在又被收回去了。有的地方对煤炭行业进行整合,将2000多家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为100家,就是以前十大国有煤炭企业为并购主体,以国有企业兼并民营企业的方式进行的。
此外,在融资方面,银行信贷紧盯4万亿项目,加之现在各地成立了以地方政府为背景的投融资平台,贷款主要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客观上加大了对民企融资的挤出效应。
陈永杰认为,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保增长”的前提就是“保企业”,企业保住了,就业压力才能真正得到缓解,社会才会更加稳定。
他说,目前,我国80%的新增劳动力都是在民营企业实现就业,因此,切实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十分重要。
陈永杰建议,国家应当进一步明确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出台刺激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进一步采取切实措施真正打破对民营经济的各种限制,打破“铁门”、“玻璃门”,取消“弹簧门”。在当前国家产业振兴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特别是在竞争领域,不能以所有制为标准,而是应当遵循市场规律,减少行政干预,让能者上。政府的一个工作重点,是要为各类企业创造更好更公平的市场条件和环境,而不是人为设置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