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财税新闻> 正文
财税新闻

财政部国家农发办认真落实全国人大重点建议大力支持内蒙古河套灌区中低产田改造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0-02-26     浏览次数: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中低产田进行改造的建议》(第1438号),是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十项重点建议之一,由财政部负责牵头办理,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财政部国家农发办”)负责具体承办。财政部国家农发办不仅圆满完成了此项建议的办理工作,而且认真抓好此项建议的落实工作。财政部国家农发办打破常规,首次采取了一次性批复10年连续实施的方式,正式批准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以下简称内蒙古河套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即:2008年至2017年,计划改造内蒙古河套灌区中低产田500万亩,每年改造50万亩。2008年和2009年,在财政部国家农发办的支持下,在内蒙古自治区及巴彦淖尔市、有关县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经过内蒙古自治区及巴彦淖尔市、有关县市农发办的扎实工作和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内蒙古河套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初见成效。

  一、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千方百计落实群众筹资投劳。财政部国家农发办按照“重点项目、重点投入”的思路,把内蒙古河套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一个重点项目,加大投入力度,明确在2007年安排中央财政资金0.51亿元的基础上,从2008年起增加中央财政资金1亿元,连续10年每年按中央财政资金1.51亿元,专项用于内蒙古河套灌区中低产田改造。2008年和2009年两年共计安排3.02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和有关县市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主动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的中央与地方财政配套比例10.4,分别提高到2008年的10.622009年的10.99,地方财政配套比例分别增加了22%59%,地方财政实际落实配套资金达2.46亿元,比规定的配套资金增加了1.25亿元。同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取“借工还工、以工折钱、村组互调、以村统筹”等方式,认真组织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民自愿筹资投劳用于项目建设,两年项目区农民群众共完成筹资和投劳折资1.5亿元。

  (二)统筹安排相关项目,大力推进项目区规模化开发。一是将水利骨干工程与中低产田改造紧密结合。2008年,根据财政部国家农发办有关要求,巴彦淖尔市政府批准了《河套灌区骨干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和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按照“集中连片、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排灌配套”的原则,依据规划,紧紧围绕水利骨干工程建设配套安排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为中低产田改造提供可靠外部水源条件。二是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其他涉农项目紧密结合。20082009两年,为合力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整合了村村通资金4853万元,32个项目区修建了柏油路115公里,还利用新农村建设资金,在18个项目区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三是积极推进项目区规模化开发。注重搞好项目区连片治理,据统计,在已改造的近1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中,1-2万亩集中连片的项目区有9个,2-3万亩集中连片的项目区有13,3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项目区有4个。同时,在连片治理的基础上,大力实施规模化种植和促进项目区土地流转,2008年和2009年,项目区百亩连片种植农作物的有18万亩,巴彦淖尔市全市建设了15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田,项目区流转土地达18万亩。

  (三)强化资金和项目管理工作,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实行项目专家评审制,建立健全项目评审责任制,搞好项目工程规划设计,严格执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项目招投标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确保项目建设规范运行和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二是实行目标考核制度,强化内部项目和资金监督检查工作。自治区农发办和巴彦淖尔市将项目监督检查制度化,定期检查工程进展和资金管理情况。巴彦淖尔市各级党委、政府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列入目标考核范围,强化管理。三是加强工程监理,强化项目建后管护机制。聘请了北京达华监理公司,对项目建设招投标、组织施工、竣工验收等全程进行监理。制定了《巴彦淖尔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实施细则》,项目区乡镇成立了工程管护监督组,受益村社建立了管护小组。四是强化外部审计力度。20097月初,自治区审计厅对市本级和所有旗县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及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

  二、项目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由于各级领导重视,采取措施得力,农民群众积极性高,内蒙古河套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已初见成效。据内蒙古自治区农发办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两年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已基本完成,其中:2008年安排的5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和3.15亿元总投资已经全部完成;2009年安排的5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所需工程量完成了85%,计划安排的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已预付和支出2.27亿元,占财政资金总额的75%200910月,巴彦淖尔市人大常委会对2008年、2009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评议,发放了60份测评表,群众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7.1%。经过两年的建设,大部分项目区取得了“三增一节、两个转变、两个拉动”的成效。

  “三增一节”,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耕地增加,节约用水。据统计分析,已建成项目区每1万亩年新增农业产值326.25万元,新增纯收入163.1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00600元。通过对项目区渠、沟、路裁弯取直,清理田间积土,盐碱地改良,2008年建成后的项目区共增加耕地面积5.13万亩,占当年治理面积的10.6%。五原县新公中镇联胜村1万亩项目区,增加耕地面积1500亩,受益村人均增加耕地1.2亩。2008年已建的项目区,节约用水量80方左右/亩、年,衬砌渠道的水利用系数平均提高了0.156,斗级渠道行水期由过去12天缩短到7天。

  “两个转变”,即: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转变。由于受水资源的制约,项目实施前,河套灌区东部县市以种植葵花为主,改造后,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开始种植粮食、瓜菜、牧草等作物,取得良好效果。据调查,2008年项目区实行粮经作物套种和发展经济作物等高效种植的面积,比立项前提高23倍。在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后,农牧业的新技术、新成果得到了适时应用,项目区的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61%,大部分项目区由过去的广种薄收转变为精耕细作。据初步统计,项目建成,第一年亩新增产值326元,亩新增纯收入163元;第二年亩新增产值480元,亩新增纯收入238元,亩均效益逐年增加。

  “两个拉动”,即拉动建筑业发展、劳动力就业人数增加。巴彦淖尔市项目区开展大规模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项目建设有效地拉动了当地建筑产业发展,拉动劳动力就业,有效扩大当地消费需求。据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测算,2008年巴彦淖尔市每1万亩项目区建设,拉动水泥需求8.6万吨,增加就业3790人,此外,建筑业快速发展,也增加当地财税收入,带来比较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民生“清单”温暖全国
下一篇:价格监测显示:蔬菜、肉类、禽蛋价继续整体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