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财税新闻> 正文
财税新闻

财政账单合国情顺民意——人大代表畅谈预算报告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0-03-11     浏览次数:

  今年的预算报告已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新一年总额高达8077.82亿元的中央财政民生“账单”,在参会代表眼里,彰显的是国家对百姓的责任,承载的是化不开的民生情怀。

  亮点昭示政策方向

  2009年经济发展强调“出手要快”,而今年则强调要“好字当头”,这反映国家政策调控着力点的转变。由于财政实际上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分配,如何分配反映了一定时期国家的方针政策。

  在对预算报告的审议中,代表们“三农”、民生等方面的支出安排赞誉良多。多位代表指出,去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在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中央财政“三农”和民生支出仍然实现21.8%和31.8%的高增长,很不容易。今年中央预算安排“三农”支出8183.4亿元,增长12.8%;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支出达到8077.82亿元,增长8.8%,都高于中央财政支出6.3%的平均增幅,真正响应了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的“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基础上,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指示。

  百姓冷暖政府关心,代表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间。“我通读了一遍预算报告,可以说是数据详实、数字实在,统计得非常到位。这一个个数字都显得那样温暖,能让人切实感受到国家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虎山集团董事长张剑星说,“这份报告最打动我的,还是国家持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着力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预算报告体现出国家将重心转到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着力改善民生上,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更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福建张家坤代表充满激情地说。

  代表们纷纷表示,通过预算报告可以看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应对危机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更重要的是,在直接惠及民生之余,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还像“指挥棒”一样,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更多民生领域和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

  台籍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市政协副主席陈耀中认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是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一大亮点,争取能够通过中央财政的安排,增强居民的消费引力,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为了能让农民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受惠,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中央增加了这方面的补贴,我尤其赞同这一安排。”陈耀中说,“同时,在预算报告中,中央对交通等行业的投入有所压缩。通过财政、信贷的杠杆,调整经济结构,我认为是很重要的方向。”

  殷切之情寄语财政

  财政是庶政之母,关心财政就是关心国计民生,支持财政就是支持经济发展。在审议预算报告的同时,代表们也为财政事业的发展发表积极建言。

  内蒙古代表郭丽虹说,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吸引民间资金流向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欠发达地区财政负担较重,建议中央加大对其实施扩内需项目和发展社会事业的补贴力度。

  青海代表团毛小兵代表说,应充分考虑西部地区的特殊性,在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通过多种措施引导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在西部选择几个城市建设低碳示范区。

  山东王法亮代表说,要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草根金融”的发展;通过减免金融机构的税金、降低税率等方式对粮棉油等农业项目给予补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让山西董常生代表眼前一亮,他希望能从预算报告中看到更具体的支持计划。为此,董常生建议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采取有效、具体的措施,加大支持力度,保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贫困依然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大问题。河南南振中代表认为,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尚有1.5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现有国力、财力条件下,我国应适时启动新一轮扶贫攻坚计划,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保障好贫困人口的基本权益,防止两极分化。

  吉林张安顺代表建议国家提高对保障性住房的补助标准,尤其是对城市棚户区、工矿企业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给予补助,提高廉租房补助标准;延长支持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政策期限;加快推进住房公积金向政策性住房金融转变;加快住房保障立法进程。

  从农业发展到保障性住房,从教育问题到贫困问题,代表关心的正是百姓期待的,代表的关注也正从预算报告中一个个数字传达出来。

上一篇:1-2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
下一篇:文山州国税把“职工之家”建成“温馨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