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预算报告指出,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全球经济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复苏还不十分稳固、内在增长力量还不够稳固的情况下,把经济“扶上马,再送一程”十分必要。但报告同时提醒,财政风险不容忽视。作为永恒主题的财政管理,其实质就是管理财政风险。尤其是在国际国内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财政的风险源也在不断增多。前不久希腊出现的严重的政府债务危机值得我们举一反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如果任由危机冲击,政府不干预,将会导致严重的公共风险,这种风险会波及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甚至出现全面危机。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政府干预也会有风险,相比之下,通过各种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收敛风险,遏制经济下滑,减少失业,稳定社会和增强信心。因此,我们要明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风险权衡的结果,并非是无风险的举措。
那么,其风险来自哪里呢?运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好比治病,其风险在于一是开错药方,二是用药不当。从2009年实施积极的财政干预政策来看,“药方”是对路的,但“用药”不当的风险依然存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各界对财政的期望值太高。经济结构调整、收入分配改善、社会事业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公共服务扩大、居住环境好转等等,都寄希望于财政发挥出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迫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急于求成,反而会带来沉重的财政压力,扩大财政风险。2010年的中央财政赤字安排比2009年扩大了1000亿元,达到8500亿元,加上地方债2000亿元,全国财政赤字创历史新高,达到10500亿元。但是,增加的1000亿元与去年的7500亿元相比,其力度明显减弱,赤字水平也依然控制在3%以内,与国际比较,其风险也是可控的。不过,赤字是一回事,但社会的期望是另外一回事。从目前社会的呼声来看,更大幅度减税的声音、更大幅度加大支出的要求,一浪高过一浪。现在社会对财政支出增长百分之三四十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支出增长10%或稍低,则有“不积极”的嫌疑。但是,如果减税、增支的压力过大,最终都会归结到一点:财政赤字的预算数将会大大突破,导致财政风险扩大。
谈财政问题,应当树立风险的理念,并采取综合平衡的方法。讨论扩大支出,应考虑收入来源;谈论减税,要考虑财政支出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刚性的社会性支出。最终还要看赤字和债务的承受能力,风险是否可控。否则,各唱各的调,财政就会在社会压力的挤压之下引发风险甚至危机。
二是一些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过高。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地方政府积极配合,但不能过于“积极”。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借钱搞建设是免不了的。为此,一些地方政府设立了各种融资平台和集借钱、用钱、还钱于一体的投融资公司。一方面,应看到地方设立这些公司整合了地方公共资源,提高了地方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形成了政府融资、建设的一些新模式;但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过快,其中包括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借债的冲动大,还款的动力小,避险的动机更不强,在这种情况下,地方财政风险可能会扩大。在现行体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没有“防火墙”,地方财政风险最终都会转化为中央财政风险。控制地方财政风险,是当前中央和地方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值得高度关注。
从预算报告看,2010年全国财政收支差额预计占GDP的2.8%,与上年基本持平,这为以后年度逐步缩减赤字留下了余地。同时,对于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绩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财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