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收购大户的及时雨
“从提出申请到拿到8万元贷款,只用了1天时间,这对我来说真是及时雨!”山东省沂水县姚店子村村民马之爱近日谈到在中国刚刚兴起、被称为“草根金融”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时仍然惊讶不已。
马之爱是当地的生姜收购大户,每年的这个时候他天不亮就开着农用三轮车,到各家各户收购生姜。“趁着现在价格低先储存起来,等行情好了再转手卖出去就可以挣上一笔,如果没有资金互助社的资金支持根本行不通,因为缺少有效的抵押担保物,正规的银行不会给我贷款。”马之爱说。
中国的农村金融长期面临着“失血”难题。由于农业自身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风险高和收益不稳定等特点,很多商业银行纷纷弱化农村市场,减少分支机构,而不良资产率偏高的农村信用社对农民信贷支持也非常有限。
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政府从2006年开始试点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三类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因为植根于社会基层,直接服务于农村、广大中小企业等基层对象,这类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在中国被形象地称为“草根金融”。
特点鲜明受农户欢迎
作为中国农业大省的山东,在2008年成立了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聚福源资金互助社。这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基层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主要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等互助性银行业金融业务。截至目前,已有入股社员108名,入股总额69万,累计发放贷款70笔,累计贷款余额达到481万元,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缓解农民生产资金短缺方面已发挥积极作用。
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相比,这些蓬勃发展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具有方式灵活、放款及时、利率机动三大特点,因此受到农户广泛欢迎。聚福源资金互助社张西谦成员说,虽然资金互助社贷款额度有点少,而且利率比农信社也稍高,但能省掉复杂的中间环节,手续简便。
多数新型机构已实现盈利
来自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中国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达172家,多数机构已经实现盈利。同时根据银监会的安排,到2011年,中国将设立1300家左右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分布在农业比重较高的县域、中西部地区以及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的地区。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史建平表示,随着大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未来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有望建立,长期困扰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缺血”问题有望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