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宏观经济数据今天将公布。在经历了农产品价格先上扬后调控下降的4月后,5月份宏观数据中,CPI和PPI数据格外引人关注。
继前日披露中国5月进出口和CPI数据之后,昨日,又有外媒提前披露了5月份宏观经济的其他数据: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数据低于媒体此前的调查中值17.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PPI)同比上涨7.1%,高于预估中值6.9%;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则同比增长25.6%,与预估增幅25.7%基本一致;此外,5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7%。根据此前发布,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为年内首次突破政府设定的3%目标。
多家机构预测,5月份CPI涨幅将超过3%的温和通胀线,并且随后几个月的涨势将进一步加快。PPI则将呈逐步下滑趋势,或先于CPI见顶。
通胀压力仍在加大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高增长态势没有改变。但从上述数据看,CPI和PPI均创年内新高,通胀压力仍在加大。他否认了政策将做较大调整的可能性,称当前仍是政策紧缩观察期而不是政策放松期。银河证券的分析师郝大明则认为,防通胀、遏制高房价等宏观调控目标尚未达到,下一步政策调控的力度料不会放松。
尽管外电披露,与4月份同比上涨6.8%相比,5月份PPI涨幅略有增加。但不少机构预计,PPI即将见顶回落。李慧勇表示,基于5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较4月大幅下滑及商务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涨幅有所下降等因素,5月PPI较4月稍有下滑。
国泰君安总经济师李迅雷表示,预计2010年4月份的PPI即为年内峰值,PPI的下行将持续到2011年4月。对PPI变动的分析表明,冶金、煤炭、石油、化学等四大行业是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的核心是煤炭、石油和钢铁三大价格。
他认为,鉴于中国经济或将受到欧债危机和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双重打压,中国经济在增速回落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着“硬着陆”的可能性。由于上述不确定性因素一直存在,如果国内依旧要采取进一步紧缩措施,就极有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的快速下滑。
机构料年内CPI涨3.2%
已公布的4月份数据CPI同比上涨2.8%。而在5月份,CPI越过3%这道坎已经成为了多家机构的共识,这一数据或将决定央行加息的概率和时间节点。郝大明则说未来两个月CPI继续小幅上升,8月后缓慢回落。而李慧勇则表示,本月已突破的3%的态势仍将在未来延续。他认为,今年三季度前CPI很可能持续走高,而四季度或能出现明显回调,料年内CPI可能上涨3.2%左右。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指出,一些滞后指标反映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快、通胀压力很大,这是因为去年年中时物价水平是全年最低,基数因素会导致CPI在年中比较高;到了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CPI会逐渐回落。
工业增速放缓但仍处高位
若如报道披露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则表明工业增速进一步减缓,4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李慧勇认为尽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有所回落,但增速仍比较快且处于高位,下一步通胀压力仍然会预期较高,市场仍会有加息的担心。
此外,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则同比增长25.6%,增速相较4月份的26.1%有所下降。郝大明表示,投资降低或与房产新政导致投资增速下降和信贷回落有关,此外,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是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明显下降的另一个原因。统计显示,2009年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7%。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7%,中金公司宏观分析师徐剑认为,此数据主要是CPI的带动,去除价格因素,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上升并不明显。4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5%,1~4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8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0%。
相关新闻
重工业用电增30% 今夏存限电可能
各地即将进入夏季用电高峰期,在昨天召开的2010年全国电力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铁男表示,要抑制“两高”行业用电的过快增长,今夏仍存限电可能。
据发改委判断,今年电力迎峰度夏的形势十分复杂。经济回升向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在显现,将对电力需求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当前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对电力供应和需求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电煤、水情、气象等外部环境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偏紧,西北、东北供需形势较为宽松,华中基本平衡,华北、华东、南方平衡偏紧,高峰时段存在限电可能。
据刘铁男介绍,今年夏季预计全国气温可能偏高,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日用电量可能超过135亿千瓦时,比去年峰值增加13亿千瓦时以上。发改委要求积极组织好燃料供应,各地一律不得以各种形式限制煤炭出省,对于限制出省的省份将给予通报批评。
去年三季度以来,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用电快速增长,今年1~4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3.9%,但重工业用电增长30%,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拉动强度高达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