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财税新闻> 正文
财税新闻

在复杂中把握调控基调和尺度—我国宏观经济述评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0-07-06     浏览次数: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趋势更加明显,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极为复杂、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至为不易。

  另一方面,突然而至的欧洲债务危机让世界经济前景扑朔迷离。国内通胀预期有所加强,房地产调控任务艰巨,钢铁等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结构调整压力。

  如何在复杂环境中把握好调控的基调和尺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对下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提出严峻的考验。

  由政策刺激转向“自主”增长——既没有过热也没有出现趋势性下滑,更不存在“滞胀”

  一度被称为“救火队长”的贾贵南,是浙江省义乌市帮扶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办公室主任。今年他的工作大变样——从四处帮陷入绝境的企业补资金链“窟窿”变为忙着帮想扩大投资的企业上项目,从昼夜连轴工作变为按时下班。

  “义乌的企业家经历了一段恐慌,如今已经找回了信心。从上半年情况看,经济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今年前五个月,这里的工业生产和投资同比增速分别超过20%和50%。

  义乌只是一个缩影。从全国的情况看,前五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7%,出口增长33.2%,增势强劲。

  更为重要的是,经济政策从应急逐渐转入常态。宏观调控的大方向仍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在一些具体政策上有新的调整。比如信贷的投放量正逐步回归正常,同时对一些存在泡沫的领域比如房地产市场果断出手。

  增长的动力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个趋势是,消费和出口的拉动正在加强,这是我们期盼的。另一个趋势是,投资中民间投资的分量正在加重,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由政策支撑的回升,向市场驱动的可持续增长的交替过程中,这段交替期非常关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分析。

  近两三个月,我国工业增速略有回落,物价涨幅有所上升,引起了一些人对“滞胀”的担心。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分析:上一轮经济上升期工业增速多在16%上下,今年工业增速从年初20.7%回落到5月份的16.5%,既有基数原因,也是在正常区间的适度减缓,有利于结构调整,不能看做是“滞”。

  他进一步指出,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虽然达到3.1%,但有翘尾因素,仍然是结构性的温和上涨,不能看做是“胀”。

  世界银行最新一期《中国经济季报》认为,中国经济继续有力增长,最近略为放缓但前景依然良好,全年通胀前景有限。预计全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为9.5%。世行作出这样的预测,实际上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由困难转向复杂——六大“两难”问题考验调控水平

  虽然订单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但广东省增城市牛仔裤代工企业柏迪制衣总经理钟启云依然忧心忡忡。

  “欧洲市场前景不明,人民币升值压低企业利润,贷款也难。我企业里一些‘80后’‘90后’对2500元的月薪都不满意。”这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老总罗列了他的难题。

  我国经济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诸多困难后,依然面临异常复杂的形势。复杂更多地体现在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上,体现在目前的调控并非“非此即彼”,而是要搞好各种关系的平衡。

  最新公布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6月份出现连续第二个月回落。一些专家提出了这样的担忧,如果欧洲债务危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叠加、碰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就会明显增大。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也说明了掌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力度的重要性。

  世界经济虽整体复苏,但欧洲债务危机前景不明。虽然出台了巨额稳定基金,但欧元区货币统一、财政各自为政的深层次矛盾难以解决,一旦危机蔓延就可能影响中国的出口。经合组织经济学部经济政策组主任库尔内德预测,欧元若贬值10%,未来五年对中国经济增速的影响在-0.1%至-0.4%。

  根据经济学家的梳理,中国经济面临六大“两难”问题:人民币升值若过快会面临出口恶化、就业困难,不升值又会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既要增强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也不能再走过去一味扩大出口的老路;要提高劳动者收入,但相应的企业成本也会增加;房地产调控不可半途而废,但房地产大萎缩也对经济不利;节能减排要上调资源价格,但当前物价需要控制;宏观政策退得过早有二次探底的风险,退得太晚又会加大通胀压力。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极为复杂,必须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分析形势,冷静观察,科学判断,未雨绸缪,沉着应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现在形势还不甚明朗。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稳住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另一方面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应对新情况,调整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从立足当前到着眼长远——加快转型努力延续中国经济新一轮上升期

  南非世界杯上,中国制造的“瓦瓦祖拉”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然而,即便每两秒钟卖出一个,中国制造商利润和工人工钱每个都只有1毛钱。把“瓦瓦祖拉”大规模商业化的中国开创者忙了大半年,算上退税一共只挣了10万元。

  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我们怎能再仅仅满足于出口订单的恢复、经济增速的简单回升?

  况且这种回升还存在诸多发展方式不合理的地方,“伤疤未好就已忘了痛”:六大高耗能产业再度飙升,粗钢日均产量创下历史最高,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粗钢产能今年将达到7.5亿吨,超过实际需求1.5亿吨……

  “当前中国经济是处在上升期的初期,恰恰是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有利时机。要抓住时机,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对中国经济周期有着长期研究的刘树成强调。

  国家加大了对高耗能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的力度。国办专门发文坚决抑制钢铁产能过快增长,2011年底前不再核准、备案任何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下达,将在今年三季度前全部关停。今后还将加大差别电价加价幅度,使落后产能无法生存。

  “4万亿”投资计划年底到期,届时中国经济是否会缺乏后劲?国务院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36条”,配套措施正抓紧制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所所长聂高民指出,这实际上是对4万亿元政府投资的政策接续。

  刺激消费政策效应今年可能会出现递减,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动统筹城乡,提供持久扩大消费的根本支撑,成为当前迫切的任务。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一些酝酿多年的重大改革在今年开始破题。根据国务院同意的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今年要加快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落户条件;提出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标、重点和措施;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研究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

  “宏观调控解决短期问题,深化改革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解决中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二者结合,为全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聂高民说。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中国经济“托入”新一轮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上升期,是后危机时代人们的期待,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重任。完成这一重任,我们刚刚走出了第一步,这是真正的“大势”。

上一篇:谢旭人:努力开创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建工作新局面
下一篇:车市高增长 蕴藏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