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续写辉煌。粮食总产单产双双刷新历史纪录。总产达到10928亿斤,增产312亿斤,实现“7连增”;亩产达到663斤,比上年提高13.6斤。农民收入再攀新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实际增长10.9%,实现“7连快”;增量766元,超历史最好纪录。农村民生加速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科教文卫保等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提速。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率先在农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实施步伐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大幅提高,农民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人口达到5074万,比上年增加494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稳步推进,覆盖农业人口约1.8亿人。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数继续减少。
农村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化,超过8成的集体林地已确权到户,3亿多农民直接受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迅猛发展,比上年增加12万家。农村金融服务不断改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其他各类贷款增速。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突破,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行积极探索,农村教育“普九”债务化解任务基本完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开始建立,供销合作社改革、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试点、农垦管理体制改革都有新的进展。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纳入财政保障,平均每个村财政补助达到3.2万元。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得到认真落实,主要村干部的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村级民主管理不断加强,“四议两公开”等做法逐步推广,农村社会保持安定祥和。
农业农村发展在“难上加难”之年,能取得“好上加好”的成就,确实来之不易、令人振奋,应当倍加珍惜、认真总结。
得益于中央政策的有力支持。连续7年增产增收,根本在于政策好。年初,中央发出第七个一号文件,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在此基础上,针对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和关键农时的突出问题,多次及时出台指向明确、作用直接、见效迅速的政策措施,保障了重点地区、主要品种的稳产丰产。
得益于科技装备的有力支撑。及时组织大批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集成使用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农业机械争抢农时,加强统防统治减轻病虫害损失,为抗灾夺丰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5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都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首次突破50%,病虫害统防统治超过10%,都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得益于市场价格的有力拉动。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及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得益于抗灾救灾的有力应对。面对多发频发重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充分发挥独特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科学防灾、主动避灾、奋力抗灾、积极救灾,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
得益于农村改革的有力推动。积极促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向林地和草原覆盖,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发展农民的联合与合作,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要素配置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农民就业渠道向非农业和城镇拓展,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得益于多方工作的有力配合。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细化实化强化“三农”政策。综合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工作重心突出“三农”,资金项目倾斜“三农”。农口各部门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不折不扣落实政策,尽职尽责推进工作,全心全意服务农民。社会各界真心关注、热心参与、倾心支持“三农”事业,形成了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合力。
2010年“三农”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为全面完成“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目标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之一,是“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5年来,我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深入探索了适合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为推进农业再上新台阶、收入再续新跨越、农村再现新变化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