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消费者去商场购买空调、冰箱、平板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都非常注意看看电器上贴的能效标志,有没有标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字样,属于节能产品的很受顾客欢迎。省电能为消费者省钱,而且由于国家给予补贴,节能产品的价格也比较适中,许多家庭因此加快了淘汰能耗高的旧电器的步伐。
这就是国家实施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所带来的变化。专家表示,这一利国利民的工程,不仅培育和形成了高效节能产品消费市场,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而且让消费者得到了“价格下降、节电省钱、生活质量提高”的惠民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2009年6月,为扩大消费需求,提高能源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启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主要内容是以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空调、节能汽车、节能灯、三相异步电动机和稀土永磁电动机等高效节能产品。
一年多来,中央财政拿出160多亿元,补贴推广了高效节能空调3400多万台、节能汽车100多万辆、节能灯3.6亿多只,形成了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照明产品、工业设备等4大类高效节能产品推广体系。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稳步实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初步测算,直接拉动消费需求1200多亿元,实现年节电225亿千瓦时,年节油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400多万吨。
众所周知,我国是空调、冰箱、电视机等产品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但是,我国空调、冰箱、电机等主要用能产品能效水平总体较低,产品结构不合理,节能潜力大。有资料显示,空调用电量占我国总用电量的20%左右,占大中型城市夏季用电高峰负荷的40%左右,但达到能效标准二级以上的高效节能空调国内市场销售份额不足5%;电机及其拖动系统用电量约占全国总用电量的60%,但高效节能电机国内市场销售份额不足2%。
从高效节能空调的推广成效看,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央财政共安排115.4亿元,支持推广3400多万台高效节能空调,直接拉动消费700多亿元,实现年节电100亿千瓦时,产品寿命期内节电800亿千瓦时至1000亿千瓦时,年节约电费50亿元,寿命周期内节约电费400亿元至500亿元,并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减少30%左右的用电负荷。
在政策推动下,高效节能空调的市场占有率从推广前的5%上升到目前的70%以上,使新能效标准得到顺利实施,原三、四、五级低能效空调已全部停止生产,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提高24%。市场扩大的规模效应和财政补贴使高效节能产品的售价大幅度降低,政策实施以来,高效节能空调价格从推广前每台3000元至4000元下降到2000元左右,部分型号的一级能效节能空调市场售价最低降至1000元左右,累计惠民300亿元。
再看看节能汽车的推广成效。中央财政共拿出30.4亿元支持推广了100多万辆1.6升及以下节能乘用车,直接拉动消费508亿元,实现年节油30万吨,产品寿命期内节油450万吨至600万吨。在政策推动下,1.6升及以下节能乘用车型号从推广前101个增加到341个,每月销售数量从推广前不到5万辆上升到目前30万辆左右,市场份额从7%上升到30%以上。
再看看家用的节能灯。过去常用白炽灯,亮度不够还费电,使用寿命也短。国家安排16.2亿元支持推广了3.6亿只低汞含量节能灯,直接拉动消费41亿元,推广的节能灯实现年节电125亿千瓦时,产品寿命期内节电627亿千瓦时,使消费者年节省电费60多亿元。在政策推动下,节能灯市场价格比推广前下降了40%。
2010年6月,国家启动推广高效电机,并发布了第一批推广产品目录,共13家企业1000多个型号。第二批推广产品目录也于今年3月发布,有48家企业入围。
这些高效节能的产品尤其是家用电器,都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之物。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在让百姓受益的同时,还随着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规模的扩大和准入门槛的提高,引导并促使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同时,家电行业劳动密集,产业链长,也促进企业加快完善营销、物流、售后服务等网络,带动增加了就业。
专家指出,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有效实施和示范效应,还有利于形成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的长效机制。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存在产品初始投资大、市场不规范、社会认知度低等市场障碍,需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导和规范。国内外经验表明,实施政府补贴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可以有效消除高效节能产品推广的市场障碍,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
根据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计划,到2012年,将使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提高10个至20个百分点,达到30%以上,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较低的局面,有力促进节能减排,推动技术进步。
当然,产品再节能关键还得看怎样用。节能减排,人人有责。我们应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弘扬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使节能低碳和绿色消费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上一篇:今年我国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平稳
下一篇:我国内地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位省份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