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7日发布公告称,本周二(28日)将发行20亿元一年期央票。至此,上周四意外暂停的公开市场操作迅速得以重启。分析人士表示,由于近几周来市场资金面状况、政策预期都出现了罕见的超常规状况,本次重启的公开市场操作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公开市场操作迅速重启
央行周一发布公告称,将于2011年6月28日(周二)发行2011年第四十五期中央银行票据。本期央票期限1年,发行量20亿元,缴款日为2011年6月29日。与上周二的10亿元相比,本期央票虽然仍居于地量水平,但有了一定增加。
上周二,1年期央票中标利率在连续11期持稳后首度出现上行,发行利率走高9.61基点至3.4019%。周四,受资金面紧张等因素影响,央行暂停了当日的公开市场操作。最终,上周央行向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820亿元。
WIND统计数据显示,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为1420亿元,较上周830亿元的到期量增加390亿元。考虑到本期央票发行依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预计本周公开市场将再次迎来单周的资金净投放。在此之前,公开市场已连续6周实现净投放,合计净投放资金4940亿元。
市场预期面临重新定位
对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在上周四暂停后迅速得以重启,27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均表示,这将使市场重新定位关于加息和央行政策导向的预期。从某种意义上说,本周二的公开市场操作,将成为市场新的风向标。目前来看,机构和分析师的观点则出现了不小的分歧。
北京一券商分析师表示,上周四公开市场操作的暂停,只是在资金面极度紧张情况下的一种特殊状况,本周二央票恢复发行符合市场预期。与此同时,公开市场操作暂停一期后迅速恢复,且央票发行量也高于暂停前的10亿元水平,则体现出央行保持公开市场操作常态化的政策意图。
发行利率方面,该分析师表示,由于目前市场资金利率水平仍然处于相对高位,本期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可能在上周的基础上继续走高。该市场人士认为,年内第六次提准之后,继续运用准备金率的空间已经非常小,从而数量调控上将更倚重于公开市场操作,因此后期央行有可能推动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与一年期定存利率“脱钩”。
长江证券分析师王夏儒也指出,从目前宏观高层对于控通胀依旧的高压态度来看,加息等紧缩手段未来较长时间内仍会继续动用,只是继续上调准备金率的空间已经很小。在短期市场加息预期仍然十分强烈、央行未来不得不通过公开市场实现数量紧缩的背景下,本期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将可能继续上行。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的看法与上述观点不同。第一创业分析师宋启超表示,第二次加息时,一年期央票利率的上行分为两次,分别是加息之前和加息之后,然后才升至阶段均衡水平。鉴于本期央票20亿元的发行量较前一期相比没有明显放量,预计本次发行利率可能与上周持平。如果发行利率继续走高,那可能就意味着年内第三次加息已经是迫在眉睫。
资金面方面,据一线交易员称,本周一(27日)市场资金紧张状况出现一定的实质性缓解,资金拆借的难度要明显低于上周。数据显示,27日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整体出现一定回落。其中R001、R007全天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6.1217%、7.2455%,分别较前一交易日下降0.9076%和1.1691%。不过,主流市场观点仍认为,在加息尘埃落定之前,市场资金利率预计将难以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每日经济新闻》昨日(6月27日)获悉,银监会要求各家商业银行立即对2011年的票据业务展开逐笔自查,于7月4日前将自查报告上报至对口监管处。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份名为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票据业务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文件下发的原因,或是前段时间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河南等地农信社帮助大行“消规模”一事的暴露。
不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该文件在具体的操作方面存有疑问。
没有统一的会计科目
在《通知》中,银监会要求各家商业银行重点检查会计科目设置与执行的规范性、银行承兑汇票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贴现资金流向的合规性及是否通过票据贴现逃避信贷规模进行自查。
银行票据专家徐星发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各家银行的会计科目都不一样,按哪个会计科目来自我审查,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不仅是农信社和商业银行中所应用的会计科目完全不一样,各家商业银行之间所采用的会计科目也大相径庭。
农信社使用的会计科目下,对卖断和回购票据业务并没有做出明确区分,所以都不需要计入表内,这就使银行在信贷资产出现了“零”占用。
商业银行则是把这块计入信贷资产中。银行收取票据需要进表,计入在“票据融资”,这就需要占用信贷规模。转贴或者卖断票据则是出表,回购转让,则仍需要留在表内。
沪上一国有大行工作人员直言:“会计科目的制定是由财政部来指导,所以银行具体用哪一个,监管部门目前也没有一个标准出台。”
知情人士表示:“此次让银行自查,主要是河南农信社帮助大行规避信贷规模,而宜兴票据又出事,才导致监管层发文。”
“但仔细回过头来看,这两件事并不是票据市场本身出了问题。一个是会计科目的问题,另一个是诈骗的问题。”该人士坦言。
“滚动签发”概念未曾明示
根据徐星发调研的数据,2010年4个季度全国银行票据贴现转贴现金额分别为6.2万亿元、5.9万亿元、6万亿元和7.9万亿元,余额则分别为1.8万亿元、1.7万亿元、1.6万亿元和1.5万亿元。
“从这些数据来看,票据的经营越来越难,但是资金周转却越来越快,”徐星发表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简直是一个谜团。银行和监管部门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事实上,票据的流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全国银行资金紧张的局面。”沪上一家票据中介权威人士表示。
一份来自银行的数据表明,2010年全国银行承兑汇票总量达到12.2万亿元,增长18.45%;转贴现总量达26万亿元,增长12.06%。
值得注意的是,在《通知》的第二页上,银监会清楚写出要对“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融资”进行检查。这一条对票据市场来说,似乎直指“硬伤”。
“银行承兑汇票一旦签发,那么这张票就是‘信用货币’。”一位票据专家坦言,“你拿着这张授信的票据,去全国任何一家银行都可以贴现。一些偏远地区的信贷额度可能用不完,用票据贴现去调用他们的资金,把资金利用到发达地区,这是票据存在的一个意义。”
“银监会目前没有具体明示‘滚动签发’的概念,让银行和中介机构都很难去做。”他表示,“是不能转贴现了,还是根本就停止了?”
是谁在囤票?
根据央行发布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0年末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已达5.6万亿元;而央行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提供的另一个数据是,2010末国内票据融资额达1.48万亿。
巨大的反差,让人不得不产生疑问,除了企业持有到期、背书转让之外,其余的票据去了哪里?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或许年初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小行开票大行收票。但是随着利率一再飙升,格局出现了变化。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16:30,共有61家金融机构发送了74笔报价,金额累计258.94亿元。
同日,回购报价利率最高为7.62%,最低为7.32%;逆回购最高为9.67%,最低为7.68%,而转贴利率已经攀上9.54%的高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拿到的一份数据显示,2010年贴现占贷款比重最高的是外资行,占到13.75%,随后是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为6.17%和6.08%。而农发行和恒丰银行的占比也分别为5.87%和5.41%。
“银行‘自开自贴’套取保证金也将纳入此次监管,这对银行的存款无疑是比较重的打击。”一国有银行人员表示,这几天利率太高了,手里有票的银行日子不再好过。一旦被喊停,损失的将不是几亿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