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公布今年1月—6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其中,营业总收入、实现利润、应交和已交税费等三大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增速回落,但稳定在20%—25%的之间。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出现负增长,2010年步入复苏阶段,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大幅回升后,增速逐渐放缓,今年开始趋稳。”财政部企业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
据了解,今年4月份以来,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幅已基本稳定在20%—25%之间,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月—6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和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7.8%和16%。实现营业总收入17.4万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利润总额11256.8亿元,同比增长22.3%;应缴税费15074.8亿元,同比增长24.7%,已缴税费15570.4亿元,同比增长28.9%。从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到,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基本稳定,利息支出带动财务费用增加较快,而且地方国有企业发展速度快于中央企业,西部地区发展继续加快。
重点行业:发展与挑战并存
这位负责人表示,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上半年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由恢复性增长转入平稳较快增长,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受国内通胀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乏力等因素影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增加,一些行业经济运行出现较大风险。
数据显示,今年1月—6月,建材、化工、有色、煤炭、商贸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大,施工房地产、钢铁、电力、商贸等行业实现利润环比增幅较大,邮电通信企业实现利润环比下降较大,中央管理的五大发电企业上半年合计盈利。
与此同时,由于成本上升,价格管控,货币政策收紧,有关刺激经济的政策逐渐退出等因素,一些行业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今年以来,为保障国内基础价格稳定和用电需求,国有电力企业努力增加电力生产和供应,但受电煤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承担了火力发电的巨额亏损。截至6月底,五大发电集团火电生产亏损仍然严重,亏损额达158亿元。在煤价上升的同时,货币紧缩政策对电力企业的影响也较大。目前,五大发电集团资产负债率均在84%以上,一方面,提高利率使企业资金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收紧银根使企业筹措资金难度加大。
同时,汽车行业增速大幅下滑,1月—4月产销量同比、环比均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前两年在优惠政策的刺激下,汽车的高速增长透支了当期的汽车需求;优惠政策退出、环保排放法规进一步从严;交通拥堵,限号出行和限购政策导致汽车使用成本上升等。
此外,钢铁行业产供大于求的局面仍较突出,市场价格在低位区间波动,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全行业仍处于低效益运行状态。
“适度减速”:亟待有力措施
“目前,宏观经济与国有企业运行均呈现增速放缓的态势,表明我国经济正在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的‘适度减速’正在得到落实。”这位负责人说。但是,在“适度减速”的形势下,因高速增长、刺激政策掩盖的矛盾开始显现,一些长期积累的系统性问题更加突出,应采取更加切实有力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是抓住经济增速放缓的时机,加力推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改进和创新政策支持方式,更加注重政策与市场的结合,增强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自觉性和自主性。
二是进一步发挥财税政策对抑制通胀的作用,通过控制投资方向和赤字规模、直接的税收减免、价格补贴、鼓励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等财税政策,来调整短期长期供给,改善供求关系,平抑价格上涨,促进经济增长。
三是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认真研究和分析电力、运输、石油等产业关联度较高,产业链较长的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改革发展中遇到障碍和瓶颈,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全面系统地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
四是引导企业降本增效,防范风险。这位负责人表示,抑制通胀不仅要依靠宏观调控政策,还要注重引导企业苦练“内功”,应尽快出台《企业财务评价办法》,加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制度》的推行力度,通过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效益,防范和化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