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财税新闻> 正文
财税新闻

8月经济数据今日公布 CPI或小幅回落至5.9%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1-09-09     浏览次数:

   中新网(微博)9月9日电 (财经频道 种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的日程表显示,8月份的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将于今日公布,届时将揭晓8月CPI会否下滑的谜团。然而,无论是商务部对全国50个城市的食品价格监控数据,还是一些权威机构对8月份CPI数据的预测来看,我国通胀形势仍不容乐观,机构预测CPI同比增速集中在5.9%到6.2%之间,而紧缩的货币政策仍不会放松。

  猪肉“风头”趋弱 新涨价因素仍然严峻

  据商务部6日监测数据显示: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1.5%,涨幅缩小4.6个百分点,其中茄子、苦瓜和洋葱价格涨幅居前。而受节前食品加工企业肉蛋采购量增加,肉蛋类价格也有小幅上涨,其中鸡蛋、猪肉、牛肉分别上涨1%、0.4%和0.4%。

  随着中秋国庆两节的临近,令食品加工企业肉蛋采购量增加,鸡蛋零售价格和猪肉批发价格双双创下年内新高。此外,8月份食用油企业不断调价已经影响到了食用油的价格,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在8月份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就曾公开表示,近期国内物价水平会比较高,但会在波动中缓慢回落。马德伦认为,目前稳定国内物价水平存在一些有利因素,例如国内经济有一定放缓;国家出台一系列稳定物价的行政措施;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亦得到有效控制,贷款和货币供应增速下降;物价环比涨幅在放缓;物价翘尾因素下半年在弱化以及居民通胀预期亦有所回落。

  虽然,各地通过投放储备肉等措施来打压猪肉价格的效果初显,但是,受中秋国庆两节临近的因素影响,其他食品、农产品(14.22,0.19,1.35%)具有普遍性的价格上涨却防不胜防。因此,对于8月份的CPI数据预计,各大机构都基本保持了“有所回落,但仍处高位的”市场预期。

  8月CPI或略回落 仍将维持高位运行

  近期,多家机构预测:8月CPI涨幅可能仍将维持在6%左右,与7月6.5%的高点相比,或有小幅回落,但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CPI未来仍将维持在高位运行。

  高盛亚洲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称,预计8月份中国CPI同比涨幅将从7月份的6.5%降至5.9%,食品价格下降是主因;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同比增速将从8月份开始下滑,预计同比增幅将从7月份的14.0%降至13.8%。

  《经济导报》的一篇报道指出,“受多方因素影响,8月CPI或与上月相当,短期内难以大幅回落。”6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导报特约评论员易宪容说。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红凤则表示,物价水平高企,紧缩性政策或将继续推行。

  

  此外,交通银行(4.67,0.01,0.21%)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认为,虽然8月份CPI同比涨幅仍维持在6%左右的高位,但物价快速上涨的压力已经有所减轻,同时物价调控政策正逐步起效。此外,近期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调,也可减轻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预计CPI拐点将在三季度形成。

  无独有偶,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也指出,8月CPI回落的概率较大,但仍将维持在6%左右的高位。预计三季度CPI同比也将维持在6%以上,四季度有望显著下降至5%以下。过去几个月经济增长呈现放缓态势,通胀在连创新高之后有较大概率于7月见顶,未来将逐步走低。

  持续紧缩成共识 会否加息机构看法各异

  对于未来的宏观政策预期,兴业银行(13.21,0.02,0.15%)(微博)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曾做出预计,在 CPI同比拐点已出现的情况下,年内应该不会继续加息;考虑到下半年市场流动性总体偏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预计也将休止,但为保证季末 M2平稳,预计“窗口指导”可能会被更多使用。虽然“两率”不再上调,但总体的政策取向却不会放松。

  “央行肯定还会采取紧缩政策,但是下一步是否会继续加息,现在还很难确定。”张红凤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这样指出,近期央行推出了存准金新政,再次收紧了流动性。据了解,从9月5日起,央行要求将商业银行的承兑汇票、信用证和保函等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到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并实行分批上缴。

  相比经济学家对央行加息的谨慎预测,中金公司的报告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其报告称:未来几个月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偏紧基调。具体来看,年内仍有一次加息的可能,最可能的时点位于9月或10月。

  与此同时,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主管胡一帆也表示,只要CPI涨幅仍维持在6%以上,就反映通胀压力仍很大,人民银行就需要动用加息政策。如果8月CPI升幅缓慢下跌,人行在本月就会加息25个基点,这也将是本年最后一次加息。

  此外,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上周六出席公开活动时亦承认,这一轮的CPI上涨因素十分复杂,是国内外综合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输入性通胀压力愈来愈大,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日益突出,人行对物价始终高度警惕,将继续保持政策稳定性。

上一篇:多地发布债务审计报告 辽宁三成融资平台注资不实
下一篇:中央财政将参股创投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