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到加强对政府全口径收支预算、决算监督的问题,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也是全国人大对预算审查监督方面的一个部分。”3月9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姚胜就某媒体记者提出有关人大的预算审查监督问题时这样回答。
当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全国人大机关五位负责人就“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其中人大的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受到媒体的格外关注。
对“全口径预算”监督加强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交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有一大“亮点”,即今年报告在反映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三大类预算的同时,首次编报了2013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因此,“国家账本”更加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和热议。
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戴柏华对记者表示,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行为的重大举措。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全国范围内试编3年后,今年预算报告就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作了简要说明,附表中增加了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表、支出预算表和结余预算表3张表,反映全国9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和结余预算的汇总情况。下一步,将着力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姚胜3月9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下一步,人大的工作要督促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全口径预算”的编制工作。在今年提交的政府预算报告中已经是四本预算了,这四本预算基本上把政府的所有收支都纳入进来,形成了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基本框架。他说,政府的所有收支都应该纳入预算,都应该提交给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审查监督,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历史原因,过去有一部分预算外收入没有纳入到预算里来。近几年,经过监督推动,预算外收入已经纳入到预算里来了。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说:“今年四本预算全部出现在预算报告中,第一次实现了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的完整编报,更加清晰地反映国家财政整个盘子的收支安排情况。”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从过去只强调“公共预算”一本预算,到如今强调“四本预算”,预算报告更强调预算编制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国家账本”重点关注民生
“预算里面讲究两点,一是要讲究平衡,二是要讲究保重点。因为预算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在整体平衡的基础上,要强调重点支出的保障,比如民生、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对贫困群众的补助、扶贫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姚胜在记者会上这样表示。“预算报告今年安排的中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仅增长1.5%。在今年3.5%通胀目标水平下,实际等于缩水两个点,这种安排很鼓舞人心,体现了中央严控一般性支出、严控行政机关公用费用和项目支出的决心和导向。”王广谦说。
预算报告显示,过去5年,中央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16.89万亿元,年均增长21.1%,占中央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稳定在三分之二以上。
戴柏华表示,财政部门始终把支持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确定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5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4.47万亿元,年均增长23.5%。2013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合计13799亿元,增长11.4%,主要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对农民的粮食直补等四项补贴,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
针对社会关注热点,今年报告还重点阐述了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提出要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管理,厉行勤俭节约、防止铺张浪费,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这些都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一致肯定。
预算报告形式出现可喜变化
说起预算报告形式上的变化,全国人大代表普遍认为,本次报告行文更加简洁,所附图表形象生动,文风朴实,易读易懂。
“不错,形式变化一目了然。”连任三届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山西省残联副理事长郭新志指着预算报告页码说:“去年35页,今年减到26页,字数从1.8万减到1.4万,语言简练,行文朴实,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这是真正的改文风!”
今年的预算报告,文字少了,图表和名词解释多了。比如翻开第26页,一张大饼图详细解答了中央的钱都要花到哪里。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将花掉9.4%的资金,果真是“重中之重”。
全国人大代表罗建国表示,这也可以看出财政部的良苦用心。因为财政业务性比较强,编写者尽可能地用心、用情,让代表委员们更多知晓、理解、清楚整个预算报告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