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财税新闻> 正文
财税新闻

25家保险机构将参加座谈 个人税延养老险成焦点

发布者:xqcs001     发布时间:2017-11-02     浏览次数:

2017年仅剩2个月,计划今年内启动试点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税延养老保险)有望获得突破性进展。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保监会寿险部已向业内下发通知,商业养老保险座谈会有望在本月上旬召开。据通知,参会的25家保险业机构须就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有关问题准备书面材料,主要负责人需做好发言准备。其中,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设计标准成为一大探讨议题。

今年7月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明确提出,2017年年底前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6月份,黄洪曾表示,保险业已做好税延养老保险试点的准备工作。

座谈会内容涵盖五方面

一位养老险公司人士说,公司此前已就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有关问题准备好详细的书面材料。

据记者获悉,座谈会拟讨论的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涵盖宏观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宏观理论层面,包括我国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发展定位、我国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第三支柱对比等;实际业务层面,包括税收递延养老险产品设计、保险行业内部在商业养老保险中如何协同配合、商业养老保险资金运用等。

目前,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方案尚未公布,业界对此有多种猜测。据了解,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设计标准,也是本次座谈会涉及的话题。

此次讨论内容还将涉及“如何做好商业养老保险资金运用”。《若干意见》要求商业养老保险资金运用要确保安全稳健,如何在安全基础上实现保值增值?有哪些成熟的可参照的做法?

保险行业内部如何做好协同配合、发挥好行业合力、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也是会议讨论的内容。包括保险业各类机构在商业养老保险中的参与方式,保险集团如何充分整合资源、协同参与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保险业如何与其他行业合作与竞争等。

此外,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现状、国内外对比的问题也被提出来,要求各家保险公司予以研究。比如我国养老保障第三支柱的属性如何?保障和投资的关系如何?保险行业在第三支柱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第三支柱发展需要哪些配套法规制度体系等等。

据记者了解,参与本次座谈会的25家保险业机构类型包括寿险公司、养老险公司、保险资管公司以及中国保信、上海保交所等。

税延养老保险准备就绪

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投保人在税前列支保费,等到将来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种养老保险。这一方式可降低个人的税务负担,并鼓励个人参与商业保险,提高将来的养老质量。

上海从2006年开始研究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方案。2009年国务院文件明确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在上海试点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今年6月底,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解读《若干意见》时称,保险业已做好税延养老保险试点的准备工作。在监管规制方面,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框架,研发了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的示范条款;在信息技术保障方面,已责成中国保险信息技术公司开发税延养老保险试点信息系统。“一旦政策出台,保险业就可以有效地衔接这项政策的落地。”

记者从业界了解到,税延养老保险产品设计上将充分体现保险业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优势特长。有保险人士建议账户累积阶段考虑传统型、分红型、万能型等多种形式,税收递延模式可采取“税基递延”型,即在缴费及收益阶段免税,领取阶段由税务部门进行递延税收的代扣代缴。为了满足客户不同需求,领取阶段的领取方式可设计成一次性领取、领取至终身等多种方式。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由于是以个人为主导,一些保险业人士倾向于建立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可与第二支柱年金账户衔接,以提高养老金制度的便利性。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认为,中国的税收征缴系统和西方国家不一样,西方国家财政收入很大部分来自于个人收入所得税,但在中国,个人收入所得税占比不高,很多个人收入所得没有作为税收基数。所以单纯依靠个税递延政策能否做大养老保险,可能需要时间检验。

朱铭来认为,民众最关心的是养老金能否保值增值,以及能否抗衡长寿风险。他建议我国配套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措施,鼓励个人和机构积极运用第二支柱、第三支柱进行养老规划,推动我国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逐步完善

上一篇:税务总局调整综服企业代办出口退税政策 加强防控出口骗退税风险
下一篇:“税延养老险”带来政策红利 各路机构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