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山西省煤炭重组已基本完成,国家发改委官员认为,山西做法为全国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积累了经验。
国家能源局官员则透露,要在全国加快推进煤炭产业集中,因为这符合行业发展的方向。
去年7月31日,本报刊发《山西煤炭业上演“大吃小”》等系列报道,在国内媒体中率先深入报道山西煤炭重组一事,“最后的煤老板”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引发了社会各界关注。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新中国成立60年来,山西累计生产煤炭110亿吨,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净调出量80亿吨,占全国省际调出量的七成。
山西“治煤”收官
昨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山西省政府在北京举办山西省煤炭兼并重组新闻通气会。
山西省副省长陈川平在会上表示,截至目前,山西全省重组整合煤矿正式协议签订率达到98%,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94%。特别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采矿许可证变更已超过80%。煤矿 “多、小、散、乱”的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对于重组引发的“国进民退”之议,陈川平说,兼并重组的主体在于规模,而非“国有”。目前,山西形成了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股份制企业办矿的比例为2:3:5。整合后,山西省矿井数已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企业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
陈川平还称,在重组过程中,政府以资产为纽带,“兼顾了各方面的利益”。对被兼并重组煤矿采矿权价款,在退还剩余资源量采矿权价款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
陈川平的这一表态,对于当前争议最大的补偿标准问题给出了一定的答复。
2008年10月,山西省政府出台的补偿标准是:2006年2月28日,山西省187号文实施前缴纳资源价款的,按照百分之百给予补偿。2006年2月28日之后缴纳的价款,按照百分之五十补偿。“这是重组最大的障碍。煤矿企业新批资源的价款也在(每吨)6至8元,按照每吨一两元的补偿标准,显然煤老板是不会同意的。”山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高剑生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称。
据中新社报道,陈川平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山西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方面已经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并正在考虑对焦炭、化工等行业进行重组、整合,但具体措施正在讨论。
煤炭重组拟全国推进
在昨天的通气会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表示,煤炭行业作为基础产业必须要有合理的集中度,“煤炭产业兼并重组不但是山西做,我们现在已经向国务院上报文件,要在全国加快推进煤炭产业集中,因为这符合行业发展的方向。”
对于基础产业,吴吟说:“从理论上讲,在整体的产能当中,前4家企业应该占有市场份额的40%以上,前8家企业至少占到60%,这样的格局才有可能形成健康的产业,竞争会比较有序。”
“煤炭集中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死亡率会下降0.58个百分点。可以说,产业集中度越高,煤炭产业死亡事故越少。”吴吟说。
通气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前4家煤炭企业,市场集中度仅在20%左右,前8家的市场集中度在28%左右。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在通气会上说,山西(煤炭重组)的做法符合作为资源性产业的煤炭产业基本特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了经济转型的趋势,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对全国其他地区类似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为全国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积累了经验。
上一篇:上月制造业PMI升至年内最高
下一篇:银行业协会全面叫停房贷返点 避免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