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油价的下跌和中国国内CPI指数涨幅连续3个月出现回落,中国能源价格体制迎来了新的改革窗口——国家能源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能源价格改革的研究和调研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成品油价格的调整也正在酝酿之中。
改革箭在弦上
国际油价回落到目前的110美元上下。这无疑为能源价格的进一步调整带来了新的契机。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表示,随着国际油价的降低,我国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差距减小了,这降低了理顺国内能源价格,使之与国际价格接轨的难度,能源价格的调整变得更加可行。
而在国际油价回落的同时,能源价格改革的另一个制衡因素CPI指数也出现了连续三个月的回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3%,涨幅连续三个月出现回落,也低于市场的可能降至6.5%左右的预期。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国际油价和CPI涨幅同时走低,为理顺国内能源价格提供了时机,“能源价格改革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条件,一旦CPI指数稳定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之上,价格改革随时都可以开始进行。”
“硬派”与“软派”路径之辩
既然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能源价格改革应当如何进行?在学术界出现了“硬派”与“软派”之辩。
一些专家主张能源价格改革应采取一步到位的方法,一劳永逸,这派自称“硬派”;而更多专家则更倾向于采取循序渐进、分品种一步步推进的方式,这派被称“软派”。
“软派”董秀成认为,能源价格改革应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首先,通过对现有的能源价格的调整,使国内能源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价格接轨,从而减少进一步改革的阻力;随后,应该推进以政府为主导的能源产品价格调整机制,使国内能源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价格的变动接轨;而经过这两个阶段之后,则应进一步放开政府对能源价格的管制,使之逐步变为完全由市场决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不久前的发布会上也公开表示,我国将通过循序渐进的改革,逐步使目前由政府控制的能源价格体系逐渐向市场价格体系过渡,能源价格改革的总方向是按照市场规律,与国际接轨。
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员也向本报记者表示,在CPI指数尚未完全稳定之前,调整能源定价机制的改革为时尚早,改革可以先由对国内包括成品油等在内的能源产品的价格调整来逐步开始。
而林伯强认为,虽然调整能源价格能够缓解目前供求紧张的情况,但从长远来看,一个由市场主导的能源价格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这个价格机制应该是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应该涉及到能源产品的批发,生产和销售终端等各个方面。”
除了通过价格的调整,让能源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之外,燃油税的出台也是能源价格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林伯强认为,能源价格的改革应该要反映能源产品的稀缺成本和环境成本,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燃油税和资源税的出台。“燃油税和资源税都是能源价格改革的一个重要关节,是改革的一部分,但是并不一定与能源改革同步进行。由于国内对于燃油税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基础已经具备,因此燃油税和资源税可以作为先行者。”
而长期研究燃油税的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也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对于出台燃油税的研究准备基础已经具备,燃油税的出台只是一个时机问题。而随着国际油价的下降,酝酿多年的燃油税的出台也遇到了很好的时机。
同时,学者们也认为,虽然国际油价的下跌给能源价格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时机,但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趋势也使得成品油的改革压力有所减小,煤电价格改革的压力却依旧很大。
前述能源局官员也表示,由于冬季的临近,在连续出台了电价的调整政策之后,有关部门对于热价的调整工作正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