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峰值一周年的日子近在眼前。2008年7月11日,国际油价历史性地定格在了147.25美元,在疯狂热情推动下产生的这一价格,也让大宗商品飙涨到了空前的高度。但随之而来的,是商品市场的全线崩跌,2008年的“商品暴跌”也成为所有投资者难以忘怀的记忆,至今让人心有余悸。而油价对实体经济的巨大冲击,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几度变动,几大“原油套保案”的沸沸扬扬,“囤油套利”现象的出现,也都是蕴含在油价激荡背后的故事。
从去年此时147美元巅峰时的疯狂,到今年年初暴跌至33美元的恐慌,再到反弹至73美元时的乐观……一年后的今天,国际油价历经曲折,徘徊在60美元附近。提及这一标志性时点,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油价短期内不大可能再复制去年的走势,依据目前的供应和需求水平,震荡调整的可能性较大。而在这一年暴涨暴跌中,也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中国企业总结。
三度曲折:巅峰跌落一周年
2008年7月11日,对于很多期货投资者来说都是记忆犹新的,原油价格狂飙到创纪录的每桶147.27美元。2008年上半年原油牛气冲天,自WTI原油突破每桶100美元关口后,一路扶摇直上,半年涨幅超过50%。在这之前的7月2日,代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行情的CRB指数冲到了614点的历史高位,美元指数则一直在70-72低位徘徊。
“回到那个高点很难了,因为147美元这个价格,是凝聚了很多当时的预期在里面,”东航期货研究发展部经理王亮亮表示,去年那时,“原油枯竭”、“替代能源难以发挥作用”、“飓风”等,很多“讲故事”的因素共同推动了油价上涨。而一些投行也出于种种目的,参与炒作,助长了群情激奋,比如高盛就在那时抛出“原油200美元”的报告,“各种预期和有意无意的动作叠加在一起,才把价格推到了如此之高。”
但就在如此形势下,原油却转眼经历了一轮雪崩,这是第一阶段。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开始蔓延,到2009年1月15日的33.2美元,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油价就从巅峰跌去了将近80%。这一空前的下跌也引发了当时处在高位的其他商品跳水,在去年10月这一恐慌达到了顶峰。“各种恐惧的因素叠加在一起,也创出了一个以后可能很难达到的低点。”
“油价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原本次贷危机已经延续了一年,并存在自我消化的可能,但最后真正让这种调节消化能力丧失的,还是原油的暴跌。可以说,原油的暴跌给了次贷危机致命一击。这一期间,各种企业深受其害:商品龙头的暴跌,导致基本金属、农产品(10.90,-0.07,-0.64%)价格大降,实体库存的价格大幅缩水,企业损失惨遭。而跟油价有关的“套保案”也一个接一个,深南电对赌、航空公司的“套保门”不一而足。“我们很多企业对原油市场了解不深,在这波下跌中不但吐光了利润,还赔了许多。”南华期货能源化工总监杨光明说。
第二阶段,油价在跌至底部后,开始在35-50美元进行宽幅震荡,时间长达4个月左右。这一期间,国际原油库存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由于库存逼近天量,而远期合约升水较高,引发了大量资金进行“囤油套利”,进一步加深了原油的现货压力。在其他商品已经出现反弹的情况下,那时的原油俨然一个难以拉动的“大盘股”。
第三阶段,油价走出50美元的盘整区,开始单边上涨至73美元,时间为2个月。 “这一波上涨源于通胀预期,反应的更多是原油的金融属性,”王亮亮表示,很多人又开始将“预期”掺和进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投行又开始唱多到“100美元”。
重回147:需要经济恢复增长
“147美元虽然是炒上去的,但至少在80美元附近,是有需求支撑的,”杨光明说,当时各国备用产能低于200万桶,这是原油生产一个不大安全的边界,只要欧佩克成员稍有变动,供应很快就会紧张。加之当时处在7、8月份,有飓风破坏等因素,因此油价才能推高。而目前来看,备用产能在400至500万桶,加之CFTC可能要在不久出台针对原油投机的限制措施,当前油价可能更多会在60美元左右震荡。
王亮亮认为,按照目前的消费、库存,不太可能回到去年的高点。目前世界能源消费量在下降,航空业在收缩,几大汽车制造商也是经营惨淡奄奄一息。唯一可以寄希望的就是美元下跌。“三季度想一帆风顺很难,有可能是震荡回落;四季度则比较关键,如果经济能够转好,那么可能会展开一轮新的牛市。”
“从长期看,147美元的高点没有理由过不去,只是时间问题,”杨光明说,在目前的低油价下,原油产业投资减少,一旦需求上来,产能肯定不能及时跟上,而且世界原油总储量也是在减少的。因此,只要经济恢复增长,必然导致价格快速上涨,到2011年左右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在经济复苏之前,147美元是见不到的了,而且到时还要看产能的状况。”
韩晓平认为,“70美元是所谓的理想状态,即供应方可以继续地勘投入,而需求方的社会主体也能承受。未来油价应该在50至70美元徘徊,一旦超过70美元,会有很大的打压。
经验总结:石油安全是个价格问题
“石油安全不仅是个数量问题,更是价格问题,”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说,油价涨跌在这一年来最为剧烈,通过这个我们也意识到,除了增加战略储备,也要重视石油价格的变动,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对外经济依存度很高的国家更是如此。“像石油、钢铁去年的变动,使得很多企业都遭受了灭顶之灾,我们要学会运用国内国际两种市场、以及现货期货两个市场。”
胡俞越建议,相关企业应该运用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可以先从简单的、风险可控的产品做起。要做到“两条腿并行”:有实力的大型公司可以组建自己的团队去做相关衍生品业务;对于不具备条件的现货企业,期货行业要给他们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为这些有避险需求的企业量身打造避险方案。“我们的期货业,要尽管推出专业化的机构,比如CTA,满足企业的迫切需求。”
“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战略储备能力,并且建立石油的平准机制,”韩晓平建议,我国可以联手更多国家建立石油平准制度,当油价上涨超过一定比例时抛售库存,抑制投机,适时把泡沫挤掉。同时,不妨把石油也纳入超主权储备货币体系,美元是石油计价工具,也是造成油价大幅波动的因素。”韩晓平说,“中国可以探索,与石油输出国的贸易不以美元作为计价产品,改用人民币结算,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原油价格的波动。
另外,韩晓平也建议企业在油价处于低位时,尽可能将一些长期协议定下来,锁定远期价格。”任何企业进行石油交易,都要考虑自身需求,出问题的都是在投机上面。
潜移默化:美元完成“石油本位”转型?
把目光放到大宗商品之外,原油在这一年的走势,也颇让一些业内人士觉得很有“嚼头”。
“美元可能借机会完成从石油本位转向碳本位,”韩晓平说,石油是以美元作为计价单位的商品,同时石油价格的变化也关乎美元的地位。如果没有这一轮暴涨暴跌,美国可能还很难接受发展新能源的思路。维持石油本位的代价太高,在这个时候继续坚持石油本位已经不合时宜。“美国可能会将重点转移至领导世界的节能减排,让美元继续成为新交易的国际货币。”
另外,通过原油的疯狂投机和惨烈下跌,也让加强金融监管、限制投机炒作等议题得以浮出水面,有助于美国借此契机完善金融市场。并且也间接帮助美国推动了三大汽车巨头的改组。“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美国可能会在下半年让油价回到真实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