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银行在规模和业务种类上不能同特大型全能银行抗衡,在本土化方面不具备小型银行的草根地缘优势。对股份制银行而言,这种两难的窘境在今年表现的尤为突出。随着银行半年报的相继披露,股份制银行业绩整体增速放缓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业内人士认为,在信贷规模成为今年决定银行盈利增长关键因素的情况下,四大行在抢夺优质信贷项目上的优势无可比拟,股份制银行的增长空间被压缩也是在情理之中。
信贷受损增长放缓
“今年上半年,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利润45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08亿元,同比下降19.3%。”中国银监会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在“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证实了股份制银行利润下降的事实。
对此,肖远企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净息差的收窄,导致股份制银行利差收入减少。此外,中间业务收入下降也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大。
信贷规模成为今年决定银行盈利增长的关键因素,四大行在抢夺优质信贷项目上的优势被无限放大,股份制银行空间则进一步被压缩。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透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信贷新增7.37万亿,其中四大行共投放信贷3.26万亿,约占44%,该比例在一季度为50.5%;13家股份制银行共投放信贷2.02万亿,约占27%,仅比四大行的一半稍多点。
其中,7月信贷数据更进一步道出了下半年股份制银行面临的困境。当月,除兴业银行新增信贷增长200多亿元,浦发银行增长100多亿之外,大部分股份行增量在30亿上下,而光大、华夏、中信和民生银行却出现今年首次负增长,金额在30亿上下。正负相抵,12家中小股份制银行总共仅增长270多亿元,而五大国有银行增量达1500多亿。
从全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市场格局来看,据统计,国有银行占了市场2/3的份额,虽然上半年的市场份额由一季度的73.93%略微下降至71.79%,但二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狂飙的主力仍是四大国有银行。其中,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二季度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投放均超过700亿元,位列前三。
议价能力下降制约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往年四大行利润保持在12%左右的增速,股份制银行一般可达到20%、30%的增速,但以今年来看,估计这个局面会被打破,主要原因就是四大行规模优势明显,增速甚至可能更高。股份制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难有突破,零售业务难撑大局情况下已经很难保持该增速,下滑不可避免。
在日前银监会召开的中小银行举行座谈会,中小银行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据交行人士介绍,在该次会议上,中小银行普遍担忧四大行在今年的过度强势导致其他银行难以争取到项目。
兴业银行信贷部人士则表示,其他银行要和四大行竞争一个中小项目往往都要投入更多精力和成本,而在大项目上,也更多的是“捡别人的残羹冷炙”。
以深圳为例,据前述交行人士介绍,因为四大行抢夺本地项目优势突出,该行深圳分行也不得不走出深圳,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业务,今年该行相当多的业务也是来自外地。这种情况在全国都很普遍。
业内人士认为,中型银行在规模和业务种类上不能同特大型全能银行抗衡,在本土化方面不具备小型银行的草根地缘优势,出现了发展中的两难境地。对于如此“ 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专家表示,这与股份制银行议价能力下降有关。四大行的规模优势和往往动辄几百亿上千亿的授信额度是股份制银行无法企及的。因此,与大型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对话时具有较强的话语权。
肖远企亦坦承,股份制银行利差收入下降与议价能力的下降也有关系。他表示,上半年,银行信贷的客户和行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客户上向大型企业、政府融资平台集中,在投放上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倾斜,而过去则相对分散,中小企业和出口行业的信贷较多,由此一来,四大行在拿项目上具有相对优势,而股份制银行必然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