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旬,私家车主何先生不小心将车前杠的油漆轻微地擦伤了,当时他并没有立即向保险公司报案,而是找到代理公司的业务员,请其代为处理相关修理事宜。几天后,当何先生取回车时便觉得车子有点不对劲。经过仔细检查后发现,商标架的标签有撕破的痕迹、发动机的声音也比以前大了很多。于是打开机舱盖一看,情景吓了他一跳——进气栅前面的管子用两根塑料线吊着、有些配件直接挂在上面根本没装好、保险杠还有一块破损。
何先生立即将车开到4S店请专业人士检查后,被告知车子肯定有过碰撞。而该修理厂的维修人员也曾用何先生这辆“伤势严重”的车向保险公司提出过索赔要求。不过当何先生又重新找到修理厂理论,要求修理厂重新修理并赔偿损失时,遭到了修理厂的拒绝。修理厂的理由是,负责这辆车修理的那名维修人员已经辞职了,即使何先生的这辆车的确是在送来修理期间发生过碰撞,那也是这名维修人员的个人行为,与修理厂并无关系。
事实上,在上述代理公司的业务员将车子送到修理厂后,该修理厂的维修人员私自将车开出,制造了一个碰撞事故,然后向保险公司索赔,达到骗保的目的。那这样的话,何先生岂不是就要吃一个“哑巴亏”?于是何先生找到了他这辆车的投保公司天平保险。天平保险理赔人员及合作律师接到投诉后,认为被保险人和自身的利益均已受损,强烈要求修理厂满足被保险人合理要求。在沟通多次之后,修理厂终于与何先生达成协议,修理厂为其将车修复,同时合理补偿相关费用。
仔细分析这一案件,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事实上看似隐蔽的骗赔手法竟然是那么简单,而一些私家车主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骗赔者的“助手”。以何先生这一案例来看,首先,被保险车辆最初发生一起极小的事故,估计损失在500元左右,可能由于车主怕麻烦,并未向保险公司报案,而是将车辆交于修理厂处理,而修理厂“处理”的结果却是将损失进一步扩大化,扩大的程度远超过车主的想象之外,这是何先生始料未及的。再接着,此案中的汽车修理厂,利用客户送修的只出现小毛病的车辆私自进行二次加工(再次碰撞),赚取修理差价。
天平保险的相关人士称,此案极具典型性,在全国范围内,修理厂的这种造假手法也都是屡见不鲜的。其一般都是由修理厂内部员工驾驶客户车辆进行碰撞,如碰撞固定物、碰撞其他车辆等。时间一般会避开上下班高峰期,最多的为晚上10点钟以后。地点一般会选择比较偏僻或者某一时点人不多,或是修理厂附近。此类案件一般会有比较完备的索赔手续,及时的报案、报交警,尽量使人为制造的交通事故显得比较“正常”。
“可能会出现此类问题的车主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为了占小便宜,将车交给修理厂,想免费修车,修理厂满口答应,车主走后即开始‘制造’事故,在约定交车前夕将车修好即可。值得一提的是:此类客户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客户是不知道修理厂会再做事故;还有一种客户是暗地里‘授权’修理厂进行‘操作’,但具有一定的车辆损坏容忍限度,如果损失太过严重,他们往往会反过头来找修理厂麻烦。”上述保险公司的相关人士说,还有一类就是小事故怕麻烦,不愿报保险公司,直接去修理厂修车,也支付了费用给修理厂,此类客户一般对自己送修的车辆修复后的检查比较仔细。“目前,这两类客户比较普遍,前一种类型的客户居多。”
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天平保险的专家建议私家车主可以从7个方面来避免让自己的爱车成为骗赔者的“道具”:在出险后,应当第一时间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尽量去保险公司推荐的修理厂,或者选择自己熟悉的信誉比较好的修理厂;车辆接收手续完备(最起码有接收单),尽量避免自己的车在修理厂“过周末双休日”;在约定的车辆修复期限内,可“突击检查”一下;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做的:不要留下任何有关的证件在修理厂,复印件都不行。尤其是: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保险单、保险卡;不要让修理厂代办索赔;定期向保险公司查询自己的出险记录,如有异常,立即向保险公司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