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投资理财> 正文
投资理财
投资理财
投资理财

中国高端理财市场迎来三国时代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9-10-28     浏览次数:

  2008年肆虐全球的金融风暴过后,当欧美各国尚在“舔舐”重创的伤口之时,亚洲尤其是中国却早已“重整旗鼓”,在复苏之路上迈开了大步。
  财富的天平正向东方倾斜。海外一些金融机构因为金融风暴而“现出原形”,看似坚不可摧的金融帝国一夜间轰然倒塌,无疑为很多将资产放在海外的中国本土富裕人士留下心理阴影,私人资产“大搬家”趋势初显。
  被喻为“打工皇帝”的职业经理人唐骏便是其中一位,此前委托几家外资私人银行理财而因为麦道夫金融诈骗案损失超过200万美元。据媒体报道,从2008年年中起,他便开始将资产“转舵”中资私人银行。
  根据招行与贝恩公司做的一项高净值人群联合调查显示,2008年,中国内地可投资资产在1千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已达32.2万人,可投资资产在1亿元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也已接近1万人。高净值人群共持有8.8万亿元的人民币资产,人均可投资资产达到2900万元,预计2009年这一数字还将突破,达到9万亿。
  高端理财市场的“大蛋糕”引来各路“诸侯”,私人银行联手私募基金、基金“一对多”业务开闸、券商“小集合”的呼之欲出,无不剑指高端理财。
  “在目前银行混业经营受到政策管制之时,初期的私人银行还只能通过扩充产品线,扩大规模的方式发展”, 招行私人银行部常务副总经理王菁解释说。
  正如其所言,本月19日,招商银行宣布在广州开设了全国第11家私人银行中心,招行副行长丁伟更是表示,在招行私人银行客户已接近1万,户均资产超过2100万元的情况下,今年全年的新客户增幅可以超过35%。建行高管也在此前的中期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建行金融资产规模1000万元以上个人客户较上年末增长44%。”
  私人银行加速扩张的背后,是目前高端理财市场客户资源为王的现状。银行、基金、券商一旦“开战”,客户资源将成为成败的关键。在这点上,银行、券商似乎早已占了上风。
  平安证券总经理龚寒汀表示,“与基金相比,券商的营销渠道要占优势,券商靠的是营业部加银行的营销模式。”
  基金显然已经明白了这点,南方基金近日与工行推出了首只“一对多”产品,而博时基金旗下第三只“一对多”产品也正式在工行发行。“与公募基金的小客户相比,这些百万级别的一对多客户认知度较差,不可能主动去银行购买,所以我们需要银行的大力支持和推介,而且还要动作迅速,先入为主的印象很重要。”深圳某基金公司专户总监告诉记者,银行渠道是目前基金公司拓展专户客户的主要方式。
  私募基金显然也“瞄上”了客户资源而与私人银行联手,“重阳3期”更是将招行私人银行作为唯一的代销渠道。
  业内人士分析,在高端理财市场,原本拥有大量高端客户的银行和券商将会成为最有主动权的机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财产品也是“三足鼎立”时决胜的重要砝码。尤其是在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今天。之前热火朝天的基金专户“一对多”最近也渐趋平静,甚至有部分陷入了僵局,业内人士分析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产品同质化。
  “其实现在‘一对多’大多主推的‘灵活配置’、‘投资风格满足不同偏好’,这和私募基金有何区别呢?”一位私募基金人士道出了实情。“想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创新型或独一无二的产品才是王道。”国投瑞银总经理尚健表示。
  私人银行似乎深谙此道,此前受到高端投资者追捧提前3天结束募集的光大私募宝,很大程度上便是创新使然。“其中包括产品形式的创新、销售渠道的创新等等”,光大银行上海分行零售部总经理助理徐欣表示。
  而创业板的开闸,似乎正在为各家金融机构提供新的创新点。上市后企业股权的财富暴增效益使得股权投资产品市场关注度日渐提升,而部分私人银行早已敏锐地嗅到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巨大商机,推出多款涉及股权投资的理财产品,并有意投资于创业板。不过,这种创新能走多远也值得关注。
  “当前私人银行提供的产品还更多地取决于市场供给,而股权类投资品种因为受到不同区域的限制而相对较少。如果产权交易所制度逐渐完善,对于股权类投资产品的推动会比创业板更大。”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李要深说。
 
 
 

上一篇:新一轮QDII出海潮来临 外管局放行新外汇额度
下一篇:3季报出炉 看明星基金经理如何着眼明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