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要加快制定 “放贷人条例”,明确非吸收存款类放贷人主体的法律地位。专家认为,此举将改变民间借贷游离于正规金融市场之外的状况,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也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和“三农”资金困难。
目前,我国民间借贷融资渠道及形式多元化。除个人和企业间直接借贷、企业集资(集股)、私募基金、资金中介外,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自发性金融与产业协作组织等机构也大量参与民间借贷。
“‘放贷人条例’出台将会把民间借贷纳入正规金融领域,修补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不足这一短板。”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指出。
近几年,我国民间借贷市场融资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在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民间借贷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主要渠道。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民间信贷具有特殊的竞争优势。由于通常是基于地缘、人缘、血缘等关系产生,相比起金融机构,民间信贷获取信息成本低,而且手续便捷、方式灵活,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信贷服务,交易成本低。民间借贷的“阳光化”,有望使民间借贷成为相对垄断的金融市场中重要的竞争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