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009年海关税收入库数仅比2008年多52.5亿元,增幅只有0.6%,但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海关总署关税司司长高融昆说。
海关税收遭遇30年来最困难局面
关心经济形势和进出口贸易的人们都知道,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横扫全球,世界经济面临重创,国际贸易大幅萎缩。我国进出口贸易遭遇10年来首次同比下降,也是近30年来进出口贸易最大跌幅。恢复征收关税30年来,海关税收也遭遇了最为困难的局面。
高融昆介绍说,海关税主要是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征收对象主要是进出口企业,且为当期实际发生的进出口应税货物;同时,海关税实行从价计税,受国际市场行情影响大。国际金融危机对海关税收构成直接冲击。
海关税收主要来自于进口,特别是一般贸易进口。2009年,我国出口贸易大幅下滑,直接制约了进口增长。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则是影响进口贸易总值增长最直接的原因。2009年,因能源和生产性原材料价格下跌海关税收减收1180.9亿元。
同时,人民币汇率升值使海关税收减收262.1亿元。此外,为支持企业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12月1日和2009年7月1日,我国先后降低和取消了200余种商品的出口关税,导致出口关税同比大幅下降,减收341.3亿元。
国家刺激经济增长政策促进增收
“如此多的减收因素,要让海关税收不往下掉,听起来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幸好,一些增收因素也是客观存在的。” 高融昆说。
首先,作为海关主要税源的一般贸易进口不算太坏。2009年,一般贸易进口5339.4亿美元,同比下降7.7%。受国家保增长、扩内需等一系列政策影响,全年国内投资快速增长,带动机电产品进口小幅增长,全年机电产品进口应税货值同比增长18.1%,税款2039.6亿元,同比增长12.5%,增收227.4亿元。
同时,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对部分矿产品增值税率由13%恢复到17%,海关因此多征收增值税185.1亿元;实行燃油税改革,进口环节成品油消费税税率提高,全年海关多征收消费税128.9亿元,多征收增值税21.9亿元。此外,实施增值税转型政策,促进了机电设备等产品应税进口,全年海关因此多征收增值税96.8亿元。
还有一个增收因素实属“意外”。受金融危机影响,原先盯住国际市场的加工贸易企业陷入困境。为帮助加工贸易企业渡难关,我国海关积极推动加工贸易内销便利化。全年从事加工贸易企业数量12.6万家,基本保持了上一年规模。受冲击最明显的加工贸易企业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也为海关带来了税收。全年加工贸易内销征税302.3亿元,同比增长12.6%。
积极推进综合治税确保“颗粒归仓”
高融昆认为,从总体上来讲,2009年海关税收减收因素多于增收因素。最终反败为胜,除了抓住了客观的增收因素,人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面对空前严峻的税收形势,2009年年初,海关总署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综合治税“大会战”。监管、关税、稽查、保税、缉私等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税收实际征管,积极拓展海关税源,全面开展专项稽查,实施以打促税,努力实现应收尽收。
数字最能说明全国海关全力以赴综合治税的成果。全年审价、归类、稽查补税分别达到105.2亿元、14.3亿元、4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8%、109.9%、163.5%。全年共查获走私犯罪案件案值157.7亿元,增长78.7%。
高融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因加强综合治税,2009年总体增收税款约300亿元。加上正常进口税收8831.1亿元以及正常出口关税82.5亿元,总的海关税收就为9213.6亿元。在税源下降的情况下,海关税收反而实现增长,创下历史新高。
海关税收征收的对象多为进出口企业,是金融危机中受冲击最大的企业群体。在实施综合治税过程中,我国海关出台十项措施,帮助企业度过危机;坚持依法征管、宽严相济,实现了综合治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海关税收是中央财政的重要来源,2010年海关将进一步优化综合治税工作的体制机制,为增强国家财力、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推动重点区域和产业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高融昆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