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1700万户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没有不动产做抵押,没有办法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这是一组来自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凸显了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困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总体要求,怎样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如何破解资金难以流向实体经济的的难题?
近日,在京举行的主题为“税银赋能实体经济,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2017税银互动·普惠金融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如何推动“税银互动”助力实体经济,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中小微企业发展仍受制于融资“难、贵、慢”
“80%的社会就业,60%的GDP,50%以上的税收,62%的发明专利”,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源泉。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比重,而目前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融资“难、贵、慢”三大难题。
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统计,2016年末中国企业数目为2100万户,到今年8月末增加到2400万户,但是仅有600万-700万户在各级商业银行里有贷款余额,大概有1600-1700万户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没有不动产做抵押,没有办法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
“中国1000多万户小微企业既没有从证券市场拿到资金,也不够资格在债券市场拿到资金,中国股权私募基金发展也很不完善,在银行拿贷款又因为没有不动产,所以小微企业目前的融资困难,融资贵问题还是很强烈。”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说。
商业银行融资种类虽然齐全,但数量远没有达到的市场需要。同时,基于小微企业信用不够,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税”与“银”之间的“信息孤岛”闭环运行等现状,商业银行仅凭申请企业提交的材料和文件,并不能准确获悉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往往会出于自身的放贷安全和风险,拒绝了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的情况表现为:融资只能找中介,而找不到银行。”深圳微众税银董事长赵彦晖说到。中小企业在办理银行贷款业务的流程包括受理、调查评价、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五大阶段,整个过程需要耗费银行较高的人工成本,而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多,传统银行的人工服务无法支撑大量的中小微企业来申请融资。
如何破解一面是资金“脱实向虚”一面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的难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道必答题。而“税银互动”或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金钥匙”。
纳税信用为企业“增信”税银互动为实体经济赋能
早在两年前的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与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活动的通知》,开启了“税银互动”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新篇章。经过近2年的开展工作,“税银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压力,激发了区域经济活力,为实体经济赋能。
今年6月份,国家税务总局与中国银监会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银税互动”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银税互动”助力企业发展力度。
来自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累计向守信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0.5万笔,小微企业借助“税银互动”贷款金额达到3700多亿元。
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副司长孙玉山在谈到税银互动时表示,“这就意味着,那些纳税信用好、信用积分高的纳税人可以在领用发票、‘税银互动’等方面享受更多便利化服务,‘信用积分’将成为纳税人一笔‘隐形的财富’。”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表示,税银互动是一件实现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共赢,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好措施。一方面打破了信息孤岛效应,体现了税务大数据的价值,另一方面解决了政企银三方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重要它能够很好的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升企业诚信经营的意识。
打破“信息孤岛”,发挥“数据共享”优势,推动行业升级与转型,为中小企业“增信”,建设信用社会成为大势所趋。实际上,税银互动的关键点在于解决银行、企业、税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数据化的方式实现数据提取与征信互认。
微众税银联合创始人兼COO曾源表示,税银互动的关键点在于解决银行与国税之间信息不对称,以数据化的方式实现对称,同时也能够实现线上数据传输。即通过“互联网+税银服务”构建起两者之间的“桥梁”。
据了解,山东省国税局作为最早“税银互动”实行点,2016年,全省税务机关向银监部门或银行推送纳税信用评价结果33.94万户,各参与活动银行累计为1.62万户企业提供559.14亿元的贷款,其中,为1.05万户小微企业提供276.84亿元的贷款。
另外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辖内银行各类银税合作产品项下贷款余额104.02亿元,为小微企业节约利息成本及抵押、担保费用共计约1400万元,税银互动助力小微企业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