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信贷政策有望得到“适时微调”,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或将出现相应调整。 上周五央行在其《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提出“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微调,合理把握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一度被重点强调的“从紧货币政策”不再凸显,“适时微调”成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运行的新趋势。 具体到货币信贷增长,央行提出“实现总量微调与结构优化的有机结合”。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规模、节奏受到严格限制。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人民币各项贷款仅比去年同期多增605亿元,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被控制在15%以内。虽然调控效果明显,但严格的信贷规模控制也造成一些行业和地区出现资金紧张局面。而此番监管层在指导思路上出现细微变化,或将意味着严格的信贷控制可能在局部范围内有所放松,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从“两防”到“一保一控”,尤其是以“保发展”取代“防过热”,传递出中央对确保未来经济稳定增长的决心,也指明了下一步信贷政策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成为下一阶段信贷调控的主要目标,优化信贷结构被重点强调。 事实上,今年初以来,各商业银行就一直致力于优化贷款结构。比如各商业银行都基本明确了支持目标和行业,制定了重点支持企业目录,优先保证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项目、节能减排项目、小企业贷款和“三农”贷款等,特别是要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地方法人银行的贷款绝大部分投放到县域中小企业和农业。 根据农业银行刚刚公布的上半年经营业绩报告,6月末,农行“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同比少增157亿元,其中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和纺织四个重点行业同比少增276亿元。农行主动压缩商业性地产、别墅和高档住房开发贷款,加大劣质客户退出力度,上半年全行房地产贷款同比少增231.33亿元,增幅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农行优先支持雪灾、震灾地区抗灾救灾、灾后重建,一季度,湖南、湖北、广西、贵州、江西等10家受雪灾较重省份的分行共发放救灾贷款270多亿元;二季度,四川分行先后投放抗震救灾贷款126亿元。 工商银行亦表示,由于受宏观调控和外部经济的影响,工行加大了对房地产、对外加工企业的管控力度,严控风险,对于一些地区和公司,工行采取了加紧退出的策略。同时,工行还进一步加大对环保企业、高附加值行业的贷款支持,做到贷款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整体收益的提升。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执行过程中的“有保有压”在局部领域内可能出现异化。由于具有盈利冲动的金融机构拥有调控的“自由裁量权”,必然会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策略作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诠释,“有保有压”在某些领域最后演变成“保大压小”和“保强压弱”。因为大企业多是能带来较好收益的优质客户,且其管理成本相对较低,还能给银行带来更多结算、现金管理等中间业务收入。 如何有效破解“有保有压”执行难的问题?如何寻求监管层的政策调控目标与金融机构利益之间的平衡点?除去方方面面的制度保障,恐怕尤其需要商业银行继续进行结构优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获得更多政策支持、财政支持的优质行业、优质企业持续进行倾斜性支持。 | |
附件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