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投资理财> 正文
投资理财
投资理财
投资理财

投资经理频换背后隐忧 券商集合理财谋求新突破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浏览次数:

  发行提速、销售回暖,券商集合理财正经历快速发展的好时光。但同时,投资经理频频更换、大面积赎回又抑制券商资产管理总规模地增长。券商集合理财何以陷入如此喜忧参半的发展困局?

  新发产品“冲抵”赎回潮

  自去年底以来,券商集合理财的发展才正式驶入快车道。据财汇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新发行集合理财多达34只,远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其中19只产品为主要投资权益类资产的非限定性产品类型。参与集合理财资产管理业务的券商也从去年底的19家增至目前的28家。

  伴随A股指数的一路高歌猛进,新发集合理财频频刷新首发募资记录,一个月前刚成立的一只FOF型产品首发募资67.6亿元。今年以来非限定性产品平均募资15亿元,较去年平均水平提升了57%。

  新产品受市场如此追捧,却并未让券商高枕无忧,大面积的赎回潮正暗流涌动。截至目前,就最新公开的可比信息进行统计,目前现存的68只新老集合理财目前份额合计约887亿份,今年以来整体减少94亿份,降幅约一成。其中以债券型产品为主的约三成集合理财今年赎回比例超过20%,构成巨额赎回,仅四成产品的份额有所增长或保持不变。

  出入资金两相抵消,券商管理的集合理财资产因此并未跟随市场的回暖而有所增长。按净值与最新份额的口径计,这些产品目前的资产净值约为907亿元,今年以来还微缩0.4%。

  短期收益率不及大盘

  就连一位在上海的资产管理业务资深人士也对老产品的“失宠”百思不得其解,不仅券商集合理财,包括基金产品在内的理财产品也都普遍遭遇了资金的撤出。

  流动性充裕主导的这波股市行情,让在去年深跌中被套者们得以解套出逃,而新入市投资者又因赚钱效应蜂拥入市,更多投资者减持债券型产品而转投股票型、混合型、FOF型产品,几路资金的流向泾渭分明。

  但同时,熊市整体抗跌的集合理财在反弹中收益率不及大盘,也直接影响了不少投资者的选择。据朝阳永续统计,截至7月末,在今年以前成立的28只非限定性集合理财平均上涨46.1%,远不及同期上证综指同期涨幅87.4%,而今年新成立的12只产品平均累计收益率也仅4.25%。

  上述券商资管人士认为,“券商作为投资者,整体的投资风格一直是偏保守的,从去年的抗跌到今年的跑输大盘,主要是市场发生变化。”数据也显示,在今年8月以来的下跌中,成立满一年的集合理财整体跌幅仅9.7%,而同期沪指下跌13.2%。

  投资经理频换背后的隐忧

  在行情波动之间,集合理财投资经理似乎也同比变得频繁。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20只集合理财产品更换了投资经理,其中有一只产品在2个月内更换了两次投资经理。

  浙江一位资产管理人士告诉记者,考虑到现在大多数投资者都只看中短期产品的表现,不少券商管理者因为集合理财产品近期收益表现不佳,而对投资经理进行调整。另外也存在部分正常调整,比如,有的集合理财产品经理调任定向理财经理。上海一位资产管理人士告诉记者,券商集合理财的投资经理的更换远不及基金公司频繁,大多被调离的前任投资经理仍留在资产管理部门。

  “这对产品的投资,不能完全说没有影响。”其中一位资管人士认为,同一个理财产品的投资风格应保持一定的“惯性”,而不应频繁更换。更换投资经理,对于投资经理单独进行经营决策的产品影响较大,对于投资决策委员会决策的产品相对影响较小。

  他认为,只有保持投资“惯性”的产品,才有可能在长跑中有较好的表现。据朝阳永续的统计,截至8月31日,在3年前成立的一只股票型集合理财,自成立以来已达到累计265%的收益率,远超同期上证综指涨幅。在2005年、2006年间成立的产品中,也有多只的累计涨幅都超过了200%,收益率相当可观。

  券商谋求差异化发展

  虽然仍陷入喜忧参半的困局,但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资产管理人士都看好券商资产管理未来广大的发展空间。上述一位资产管理部负责人说,“看现在的存款规模,那都是资产管理业务可发展的潜在空间。”

  他认为,正因为这片市场的巨大,基金产品的多样及一对多的开闸,实际并不会对券商带来多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来自自身投资能力的不断突破。而当下不少投资者在短期内盲目要求过高的收益率,这对于国内券商、甚至是海外成熟的资产管理机构,也是难以达到的。投资者的一些不理性情绪,也给券商资产管理带来了压力。

  对产品、定位等差异化竞争策略也逐渐浮现。方正证券、浙商证券、中银国际证券等多家券商正筹备设立FOF型集合理财,据其中人士透露,发展FOF式产品也是考虑到投资方式有别于基金。一些刚恢复资产管理业务的券商,还基于自己所在的区域优势,精耕区域业务形成客户群的定位差异。

  近几年刚开始资产管理业务的券商资管人士还告诉记者,“虽然资产管理发展空间很大,但具体还是比较艰难的。”他认为,在券商完成全面综合治理之后,资产管理业务才重新开始恢复。在此期间,基金等其他理财机构已经历了几何倍数式的快步发展,目前券商所管理的资产规模也远不及基金。在企业年金、社保基金等资产管理业务上,券商的资产管理能力也仍旧不占优势。

上一篇:因技术问题被黑可获赔付 网银索赔有法可依
下一篇:专家解析专户理财 规范一对多关联交易难题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