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5年,中国增值税的转型与变革,在经历过经济的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的左冲右突之后,不但已经退无可退,而且,还将负载更多的使命。
“有关增值税转型的相关方案正在国家财政部税政司紧锣密鼓的设计中,而《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修订工作,也正在进行地方各省财税部门的意见反馈,待转型方案完成,将集中进行修订。”8月15日,记者从财政部获得消息。
“按照程序,明年两会期间将讨论财税体制改革方案,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增值税暂行条例》的修订将会在两会之前出台。”该消息人士告诉记者。
增值税转型难以一步到位
“经历了央企利润下滑,中小企业破产以及外资制造业出走,我国增值税改革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消息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最关键的是改革的具体时间及相关的配套措施,其中,配套措施的内容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转型的方案设置,据不愿具名的财政部官员告诉记者,“转型很难一步到位,即使向全国推开,也会经历一段时间在不同地区和行业间的调整阶段。”
“在这方面,国家尤其不太可能将之前没有试点过的免税税目在没有任何预兆的前提下突然向全国推广,除非某些行业遇到了非常大的危机。”该官员说,增值税转型方案的内容其实是有章可循的。按照目前我们国家只有东北老工业地区和西北大开发地区实行增值税免税或抵扣的相关政策来看,最终很有可能就是将这些免税的行业和项目向全国推广。
该官员透露,国家尝试增值税转型和减免的方式,还可能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降低进项税率;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将原来不允许抵扣的行业允许抵扣;提高进项税率;将少交或免交增值税的行业或地区向全国推广。“如果突然采取其中的某种措施,往往是标志着国家对该产业格局的深度调整。”该官员告诉记者,对于像石油行业这种典型的由国家直接规定一个增值税税率的行业,也可能会在出现行业亏损的情况下,将税率直接下调,如将现在的6%的税率调整为5%或4%。
“增值税转型还需要其他税收政策的配套,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的调整,以及扩大新税种的配套。税收改革还需要与分配结构调整同时进行,征管配套措施要进行适当调整;需要对政府官员、企业主、劳动者、居民、外国人进行必要的宣传。这样才能保证增值税转型时调节经济的其他税种能够迎头补上。”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说。
意在提升央企利润
“生产型增值税本身是不合理的,因为它所征收的税基,本身就包含了不属于增加值的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折旧,造成企业赋税过高。”曹建海向记者解释说。“而增值税最大的承载主体即是央企。”
一位央企的财务负责人向记者解释,“因为增值税的缴纳是在生产环节,所以为引进或购买制造设备进行的预算,除了要考虑设备本身所需的资金,还必须考虑到17%的增值税税率,即要为税收预支资金。”
该央企财务负责人坦言,在银行贷款、股市增发的渠道都比较顺畅时,企业的资金周转并不存在问题。然而,随着银行贷款政策的收紧,股市不景气(增发甚至要跌破发行价),增值税的不合理及其对企业资金链的影响,对企业发展的桎梏作用就逐渐凸显了出来。“
的确,生产型增值税不合理设置正在使央企利润下降,而其下属上市公司的资本溢价也受损。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在连续5年每年利润增加1500亿元之后,首次出现利润下降,利润同比减少489.9亿元,仅为4256亿元,减幅高达10.3%。而央企的营业收入则高达57650.3亿元,同比增长25.7%。
“作为减税措施的增值税转型显然有利于包括央企在内的所有企业提高利润水平,有利于缓解企业普遍面临的成本上升、市场萎缩等综合因素造成的经营困难。”曹建海说。
而且,即使只从投资的眼光来看,几乎没有多少行业的利润率能在15%以上,而生产型增值税的税率就已经占到了17%,如果将其抵扣或减免,央企的利润就能得到大幅提升。“以国有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占到全部上市公司的2/3强来计算,增值税改革在力挽央企利润之后,可以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的超倍溢价来获取更大的价值。”资深投资人辜勤华说。
而在专家们看来,增值税转型的作用,除去提升企业利润,控制通胀,引导投资,培养税源,扩大就业率,刺激消费,平抑物价,维护稳定等一系列好处之外,其对国家产业布局的功能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