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热催生巨额财政赤字 地方政府自辟蹊径
2000亿元地方债终于尘埃落定。
然而,各地的官员们并未有丝毫松懈,纷纷厉兵秣马,进入发债前的备战阶段。
这其中就有河南省财政厅办公室副主任王雪云的身影。自结束2009年全国“两会”行程后,她便接受上级领导的委托,协调各个处室,为地方债发行做前期准备工作。
“准备2009年省级预算中的各项指标,尽快提交一份地方债的分析报告、提交2008年财政支出的各项细化指标。”王雪云介绍。
“两会”前夕,河南省财政厅向上级主管部门递交的一份文件称:河南省向财政部申请地方债88亿元,占2000亿总量的4.4%,发债规模仅次于四川省。
河南是否获得88亿元的地方债券额度,王雪云并未透露,只是表示,“获得数额不少”。
河南机会
“两会”之后,中国政府2000亿元地方债各省额度已经基本确定。
据有关信息显示,云南获得地方债的数额是84亿元,广西65亿元,陕西60多亿元,北京56亿元,湖北80多亿元,陕西60多亿元……
“中西部地区受到照顾,发行地方债更多倾斜于它们。”河南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樊万选从各省公布的数据分析,这是此次地方债发行的一个显著特点。当然其背后是国家更深层次的考虑。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规定,确定各地方政府发债额度,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地方对于中央重点投资项目的配套金额,二是地方政府对债券的承载能力。
在“两会”期间,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强调,2000亿元债券主要用于中央财政投资地方项目的配套工程以及民生项目。
这一思路的出发点也来源于中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4万亿投资,其投资的重点在基础设施、环保、民生工程等方面。
“目前,东南沿海地区交通、城建、环保方面已基本饱和,而这恰恰是中西部地区的薄弱环节。”樊万选认为,在此轮大建基础环境中,如果一些地区能补足基建设施领域的“短板”,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这也是赶超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次“难逢”机遇。
2月28日,河南省政府对外公布2009年第一批261个重点项目建设名单,其计划总投资7916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1300亿元以上,主要涉及铁路、民航、公路、电网、煤炭、物流、社会事业、工业、高新技术等六大领域。
“这些投资领域不仅囊括了地方债重点支持的领域,也基本涵盖了4万亿投资的全部内容。”河南省发改委重点项目办主任刘光明说,在项目的投资中,河南省要做的不仅是抓住机会,还要进行项目谋划,为可能发生的重新洗牌提前做好基础环境的战略准备。
“融投”双向升级
其实,经济刺激方向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在两会中并没有出台更大规模的“保增长”政策措施,但对去年四季度提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进行了“再布局”。
对比中央前后两次对投资结构的相关介绍,可以发现,政府对七个投资方向的表述作了微调,而对相应的投资金额做出了大的调整。其中,对基础设施投资、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投资削减,大幅增加了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的投资规模,也对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大了投资力度。
“我们在时刻关注中央动向,紧紧围绕年度的责任目标开展工作。”关于国家“4万亿”投资结构的调整,刘光明表示,地方政府也要积极应对变化,配合联动,确保全年既定的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而今,地方政府已不再为能否接住项目大单而忙碌奔波了,待各地“跑部”热情逐渐消退后,需要考虑的是现实问题。
自2008年11月以来,全国财政收入连续四个月同比负增长;而地方财政也难逃收入“下降”的厄运。目前,减税政策和国内外市场的低迷环境,将使地方财政收入增支减缓或下降。
“虽然之前地方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但有限的财力也难以支撑过大的投资金额。”河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谷健全分析。
此时,多数地方政府选择依托自身的融资平台来发挥融资主动性,将许多市政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工程,交由当地“城建公司”、“投资集团”负责完成。
“这其实是一种变通的办法,像城建投这类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依旧是选择商业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进行打捆贷款。”某国有银行河南省分行人士说。
民资“挤”市
在扩大投资中,缺钱是地方政府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
“2008年,河南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00亿元,按照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计划,投资将增长20%。”对于投资目标的实现,刘光明认为,如果没有足够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在应对未来的经济走势变化和投资风险时,显然是力不从心的。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地方债务课题组的粗略统计,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其中,地方基层政府负债总额在2200亿元左右,乡镇平均负债400万元。
“没钱找银行”的单一、传统做法显然已不再适应现状。虽然,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5万亿的贷款目标,商业银行将不再吝啬对企业扩大投资的支持,但和地方政府的巨大资金缺口相比,仍旧是杯水车薪。
在地方政府“绞尽脑汁”筹措配套资金之时,中央为地方政府融资找了助手,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地方基础设施领域。
其实,一些嗅觉灵敏的公司,早已进入了基础设施领域。
目前拥有一条高速公路、一家污水净化公司、一家自来水公司的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其投身民生工程、基建领域已经5年多了。像瑞贝卡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
“民资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只是一个底线,现在又对投资机构进行了调整,重点领域和关注行业的增多,也必然带动地方更多的投资。”在樊万选看来,对于铁路这类有收益的工程,还有一些企业的技术改造,政府就将动员企业、社会和民间的投资积极介入,参加到整个投资计划中来。
而今,基础设施的概念在扩大,民资入市的前景已明,如何利用民间资本为地方政府融资,也将考验着地方管理者的智慧。
税收、土地出让金双减 地方财政现窘况
3月13 日早上,离8时的上班时间还差10分钟,刘光明就被“项目持有人”堵在12楼办公室前无法挪步。
刘是河南省发改委重点项目办副主任,被“追堵”的日子已持续3个多月了。面对企业代表的“激动”行为,已渐习惯的他耐心地听着推荐项目,并不时加言讨论,了解项目的核心要素。
而这一切与今年1月的《河南省政府报告》中提出的“8511”投资促进计划密不可分。1月初,河南省提出了加快实施“8511”投资促进计划:即重点在农林水利、交通、能源、城镇建设、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社会事业8大领域,开工建设500个以上超亿元重大项目,带动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万亿元。
地方配套资金难题凸显
在经历了年初一波“抢”项目的风暴后,刘光明发现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
“第一批计划总投资7916亿元的项目已经落实,虽然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1300亿元以上,但实际完成数只能多,绝不会少。”刘光明透露,在今年6月份,河南省还将再推出第二批项目。
刘光明和上级感到了不小的压力,在他们看来,投资项目实在让人很矛盾,因为项目的增加、扩容,也就意味着需要地方配套的资金将呈几何级增长。
在他的办公桌右侧放着一叠河南省辖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上报名单,上面记录着:新乡市级重点项目155个,驻马店82个,濮阳72个……
“这是经过两次筛选后报送过来的项目,每次上报项目都在累计增加,可见地方政府投资热情有多么高涨。”刘光明告诉记者。
他介绍,以前市级项目审批交由当地发改委负责,今年则统一上报到省发改委进行核准备案,目的是对项目进行把关,将那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手续不全的项目强行拉下马。
“在重点项目建设中,依然是投资回报高的交通、城建等基础设施受人追捧,而一些民生工程和老工业项目则遭冷落。”刘光明表示要为一些“困难”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目前,7916亿中究竟有多少是财政支出还不得而知,但地方财政的力不从心已经显现。
在春节过后,河南省一些市、县发改委的官员们就进行了一次项目开工检查。他们发现2008年四季度续建、新建的项目中,获得中央、省级补贴的项目运行大体正常,而未能开工的主要是配套资金没有落实。
财政收入双减
“受经济运行困难和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1月份河南省有14个省辖市一般预算收入呈负增长。”河南省财政厅处一工作人员介绍。随后,他又向记者提供一组数据:1~2月,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2.1%。而去年同期增速则达到21.4%。此外,与上年12月份相比,河南省38个工业行业中增速回落或降幅扩大的行业有25个,占65.8%。
财政增速减缓和地方税收锐减密不可分。1~2月,河南省税收收入115.1亿元,同比下降5.6%。
号称地方政府“第二财政”的土地出让金缩水,无疑令本已遭受财政减收压力的地方政府雪上加霜。
据河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在房地产开发方面,河南省房屋新开工面积519.36万平方米,下降12.8%。
“数据反映了当前地方政府两难的真实写照。一直以来,财政收入和出让土地收入都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地方收入双减的现状,河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谷建全坦言,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正在遭遇巨大的挑战。
在财政减收的同时,地方政府却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增支压力。
1月,河南省财政厅向民众“交底儿”,详细汇报了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报告。其中,2008年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09.1亿元,一般预算支出达到2283.9亿元。支出是收入的两倍以上。
2009年,这种入不敷出的现象更加明显。据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河南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89.05亿元,增长92.6%。而去年同期增长33.2%,全年增长22.2%。
“在今年的庞大投资金额中,去除产业投资规模,剩下的政府投资项目规模也远远超过财政收入的规模。”谷建全认为,在经济下滑和多项减税政策作用下,地方财力已经很难满足资金的投放需求。
地方政府要怎么弄钱去解决资金缺口?仅寄托在财政收入已不大可能。于是,地方政府的融资重任也落在了另外一个“钱袋子”——政府为融资而成立的投资公司身上。
融资渠道待解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通行的办法就是成立一个投资公司(通常称为城建投或城投公司),由财政为其提供占总投资规模35%的资本金,其余部分向银行贷款。
虽然,一些地方的“城建投”公司发行的中期票据和企业债缓解了地方政府一定的融资压力,但此类融资模式,并未得到广泛的复制。
“我们很少主动出击,更多的是作为地方财政的后备军,主要融资投向市内基础设施领域,并未涉足产业领域项目。”巩义市建设投资公司经理李继超的一番话,点明了地方城投在融资中扮演的尴尬角色。
然而,巩义市建设投资公司仅是一个缩影。对于河南省大多数城建投来说,融资的第一任务是“为城建、基础设施提供融资服务。”而对于产业领域项目,更多是“按照地方政府要求,进行有选择地筛选。”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河南省近百家地方城投公司中,不仅规模、等级层次不齐,而且地方政府借助城投公司进行大规模融资的能力有限。其中,融资渠道狭窄、信息透明度低的问题尤为突出。
“城投公司的特殊身份为地方政府创造了变相融资的机会。目前,城建投公司的项目多是由政府投资,相当于由政府信用为其做担保,这就不免导致地方政府隐性负债增多,甚至一些公司拥有高量负债率的事情发生,但通过借新债还旧债,隐形债务深藏不露,地方政府依旧过着‘宽日子’。”某大型商业银行公司业务部人士说。
他还表示,国有投融资公司的资产基本以无盈利能力或盈利能力较差的市政基础设施类资产为主,资产可抵押性不强,其偿贷的主要来源是依托政府财政拨款。“如果这些城建公司缺少了资本金的束缚,银行将成为风险的埋单者。”
此外,借助银行与信托平台也是地方项目融资的一个释放口。
“我们打算以流动资金贷款形式发放给一些地方政府,用于水务环保、工业等领域。”河南省某信托公司投资项目部负责人说,信托投资不仅满足客户低成本的融资需要,还可以为一些新开工项目快速提供一定量的流动资金。
“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已进入信托市场,信托业与地方政府、城投类公司的广泛接触,也令它们看到了合作互惠的利益,目前,一些项目正在酝酿中。”上述人士表示,信托业也在贷款与直接融资之间寻找到了生存的空间,从4万亿的投资中寻找“一杯羹”。
银行抢食基建大蛋糕 专家称警惕信贷失衡
11亿元的总体项目投资,引来多家银行分“饼”,这是郑州新郑机场的现状。
在《河南省2009年度第一批261个重点项目》民航项目分类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独占两个:一是机场配套工程,一是机场二期扩建工程。
“自项目获批以来,银行信贷人员进出公司的身影就没有消失过。”郑州新郑机场项目建设办总经济师王秋香表示,各家银行均开出优惠条件和支持政策,宽松的环境和高额的贷款量让新郑机场难以取舍。“现在已打破了和固定银行合作的模式,以照顾到更多银行。”
这或许不是个案。
目前,河南261个重大项目的7916亿元计划投资总额,究竟有多少是财政支出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涉及银行融资的数额则已确定,达到4600亿元。
这个投资大蛋糕吸引了各银行蜂拥而上。
商业银行:大投重点项目
面对“8511”投资大蛋糕,工商银行也派出了“精兵强将”,希望从这些显示2009河南经济投资走向的信号中寻找投资“兴奋点”。
“待投资计划出台后,行内支持项目的意见也同步推出。”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刘志刚手持文件告诉《经济视点报》记者,经过反复调研、测算,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将在未来3~5年大力支持河南的交通、能源、城建、工业、社会事业与服务业等板块。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总行信贷政策,项目配套资金没有问题。”刘志刚成竹在胸。
他之所以这样表态,是因为1月14日,工行总行与河南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意向投资金额2200亿元。
大笔投资金额也给予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洽谈合作足够的信心支持。“目前,我们正在和郑州市政府进行谈判,希望能‘包圆’其所有的基础设施项目。”刘志刚表示。
“去年各项贷款累计投放929亿元,根据近几年的投量持续增速,再加上各地市政府加大投资的力度,今年将达到1000亿元。”刘志刚预测信贷投放规模将会突破计划。
据河南省银监局的信息,今年1月份河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新增贷款329.47亿元,2月份本外币新增贷款继续增持,达到318.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03%。
“虽然各家银行风险偏好不一,涉足的领域不尽相同,但是大部分仍是集中在政府大力支持的基建领域。”刘志刚坦言,在金融危机的市场环境下,银行更愿意把“信心贷款”投放于政府重点支持的项目上。
在他看来,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已呈共挤“独木桥”的局面,毕竟谁也不愿意把“香饽饽”外送。
国开行:广开投资路
以往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堪称“老大”的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年后,朱文涛一直在忙碌着。
这位国开行河南省分行业务发展处的工作人员,现在每天要在电脑前坐上10小时,整理银行业务数据、编制同业竞争报告、关注项目并提交最新的跟踪报告。
“2月份,我们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了跟踪力度,收获很明显。”朱文涛告诉记者。现在,国开行河南省分行已对河南大用、华英、漯河花花牛、永达等企业签订合同或已实现放款。
今年,国开行河南省分行对产业领域的开发力度在往年是不曾有过的。
在朱文涛的上级、 国开行河南省分行业务发展处处长张弛的办公桌前放着一份跟踪报告,上面批示着:关注河南省50家高成长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继续跟踪河南的文化产业项目,如旅游项目、出版传媒项目等。
“其实产业领域一直在做,但以前所占贷款总量的比重相对较小,今年,我们欲对此进行攻坚。”对于银行战略思路的调整,张弛说是为了更好地拓展业务。而另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是省域银行竞争加剧。
据悉,自2008年11月份以来,河南省主要金融机构逐步加强了与省、市政府的银政合作力度,签订协议额度已达6775亿元,其中省级协议额度3700亿元,地市级协议额度3075亿元。而2008年内河南省各项贷款余额是10439.75亿元。
“根据协议内容来看,不仅签约额度量猛增,而且针对性强,无论是省级协议或地市级合作协议,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安排也主要集中在重大基础设施、优质产业、重点项目等领域。”张弛坦言,这对他们的传统“两基一支”业务形成了明显竞争。
国开行的聪明之处是在融资渠道上下起了功夫。
目前,国开行河南省分行和信托公司合作,发行股权信托;与此同时也已参股了10多家基金、引进了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行企业债。
“此外,并购重组贷款也是我们支持产业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张弛透露,已经开始在河南省域寻找合适的项目。
民间资本:挤进投资大军
“城市绿化工程、亮化工程、市政道路管网工程一直以来都是由政府一手包建,现在这一领域也向社会资金敞开大门。”泛华建设集团基础设施部肖姓负责人说。
“向社会资金敞开大门”指的是河南漯河市沙澧河开发项目将采用BT模式(Build-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转让方式)。指公司做好漯河市沙澧河的规划与方案,然后对外招投标吸引投资。其建设内容包括景观绿化工程、亮化工程、市政道路管网工程等。
据悉,漯河市沙澧河沿线(市区段)整体开发建设项目计划投资额13亿元。面对“巨大的投资额,公司如何能承受”的问题,泛华建设集团肖姓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就要充分利用他们专业的融资平台,不仅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而且还要积极吸纳信托、担保、社会资金的加入。
“企业发债、引进民营资本进行BT、BOT,就是逐步把债务结构优化。”郑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蔡玉平认为,在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上,不能只靠政府掏钱,必须将财政资源与民间资本相结合,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
“民间资本的引入虽然让更多的项目、企业获得资金血液,减轻地方财力压力。但还缺乏一定的引导性,一些民间资本与银行争抢“大项目”、共挤“独木桥”,将造成资金的浪费,这并不是中央允许民资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本意。”蔡玉平坦言,要警惕信贷失衡。
“虽然各省都在贯彻中央政策时提出加大对农村的信贷投放,但除一些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可以投放农村外,县市金融机构对农村的投入依然增长较慢。”一国有银行公司业务部刘姓负责人介绍。
此外,当前的信贷投资依旧面临着“大小”失衡。虽然现在地方政府着力于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断完善担保制度,但现实的信贷还是向大项目倾斜。
上述负责人提供一组数据:2月,银行投入中央、省大项目,重点产业的贷款比重高达84%,而对中小企业投资金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增长了2.1%。